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缩略词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正文 | 第9-31页 |
临床研究 | 第9-20页 |
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研究设计 | 第9页 |
·病例的来源与选择 | 第9页 |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纳入标准 | 第10-11页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11页 |
·剔除及脱落病例标准 | 第11页 |
3 治疗 | 第11-12页 |
4 观察指标 | 第12-13页 |
·安全性指标 | 第12页 |
·疗效性观察指标 | 第12-13页 |
5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3-15页 |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ASI)标准 | 第13-14页 |
·皮肤病生活质量(DLQI)评定标准 | 第14页 |
·复发情况观察 | 第14-15页 |
·不良事件评价 | 第15页 |
6 统计学方法 | 第15页 |
7 统计结果 | 第15-20页 |
·治疗前患者资料比较 | 第15-16页 |
·治疗后患者资料比较 | 第16-17页 |
·银屑病患者DLQI的统计结果 | 第17-18页 |
·复发情况比较 | 第18页 |
·病例脱失情况 | 第18-19页 |
·不良事件评价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31页 |
1 阳性药物选择 | 第20页 |
2 临床观察评分结果分析 | 第20-22页 |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ASI) | 第20-21页 |
·银屑病生活质量评估分析 | 第21-22页 |
·复发情况及不良事件分析 | 第22页 |
3 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2-23页 |
4 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病因的认识 | 第23-26页 |
5 立论组方依据 | 第26-27页 |
6 方药分析 | 第27-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2-34页 |
1. 样本和剂型 | 第32页 |
2. 实验研究 | 第32页 |
3. 展望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文献综述 | 第38-55页 |
银屑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 第38-51页 |
1 西医治疗 | 第38-45页 |
2 中医治疗进展 | 第45-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表1:皮肤病生活质量问卷(DLQI) | 第55-56页 |
附表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