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东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证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6页
   ·问题的缘起第12-13页
     ·选题的背景第12页
     ·选题的目的第12页
     ·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第13-14页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3-14页
     ·论文结构框架图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二章 创新型城市的相关理论研究第16-22页
   ·创新与城市发展第16-17页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第17-19页
     ·创新与创新型城市第17-18页
     ·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第18页
     ·创新型城市的特征第18-19页
   ·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第19-22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第19-21页
     ·指标体系的初步应用第21-22页
第三章 东营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效探索第22-34页
   ·东营市概况第22页
   ·东营市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第22-26页
     ·东营市创新体系建设的沿革第22-25页
     ·东营市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第25-26页
   ·东营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比较优势第26-30页
     ·区位优势独特第26页
     ·自然资源丰富第26-27页
     ·投资环境良好第27页
     ·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第27-29页
     ·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保障第29-30页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第30页
   ·东营市建设创新型城市面临的问题第30-34页
     ·城市发展的理念需要提升第30页
     ·城市的开放度还不够高第30-31页
     ·城市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第31页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不够牢固第31页
     ·创新资金投入机制不完善第31-32页
     ·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第32页
     ·中介机构组织水平不高第32页
     ·制度创新需加大力度第32-34页
第四章 东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分析及发展模式选择第34-38页
   ·东营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分析第34-35页
     ·预测目标第34页
     ·目标分析第34-35页
   ·东营市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高效生态经济第35-38页
     ·高效生态经济内涵第35页
     ·东营市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意义第35-36页
     ·东营市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原则第36-38页
第五章 东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现途径第38-49页
   ·构筑高效生态型产业体系第38-41页
     ·高效生态农业第38页
     ·现代制造业第38-39页
     ·环保产业第39-40页
     ·现代服务业第40-41页
   ·推进城市创新主体建设第41-42页
     ·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第41页
     ·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引领者作用第41页
     ·发挥中介机构的有效地推动者作用第41-42页
   ·加快区域创新重点支撑平台建设第42-44页
     ·建设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第42-43页
     ·建设大学科技园"生态谷"第43-44页
     ·推进高新区的开发开放第44页
   ·强化城市创新机制建设第44-46页
     ·深化产学研结合第44页
     ·加快科技园区和孵化体系建设第44-45页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第45页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第45-46页
     ·建立创新型城市实现程度的评价机制第46页
   ·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第46页
     ·引进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和团队第46页
     ·培养大批职业技能型人才第46页
   ·大力培育有利于创新的观念和文化环境第46-47页
     ·培育浓厚的创新观念第47页
     ·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第47页
     ·培育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创新文化第47页
   ·积极构建开放式创新格局第47-49页
     ·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第47-48页
     ·大力推进国际创新交流与合作第48页
     ·积极主导和参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产业带建设第48-49页
第六章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潍坊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