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5页 |
·绪论-受控热核聚变 | 第11-12页 |
·激光等离子体物理(LPI)在激光驱动ICF中的作用和地位 | 第12-13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 第13-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激光等离子相互作用中参量过程的理论基础 | 第15-40页 |
·参量过程简介 | 第15-16页 |
·全波解方程 | 第16-22页 |
·电磁波的耦合方程 | 第16-18页 |
·电子等离子体波(EPW)的耦合方程 | 第18-20页 |
·离子声波(IAW)的耦合方程 | 第20-21页 |
·SRS和SBS的耦合方程组 | 第21-22页 |
·Nishikawa方程 | 第22-24页 |
·模耦合方程 | 第24-26页 |
·均匀等离子体中的参量不稳定性 | 第26-32页 |
·阻尼 | 第26-27页 |
·色散关系 | 第27-29页 |
·增长率 | 第29-30页 |
·阈值 | 第30-32页 |
·非均匀等离子体中的参量不稳定性 | 第32-37页 |
·基本方程 | 第32-34页 |
·解析推导 | 第34-36页 |
·直观推导 | 第36页 |
·阈值讨论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参量不稳定性的饱和机制研究 | 第40-52页 |
·SBS的饱和机制 | 第40-44页 |
·多离子成份—IAW的线性Landau阻尼 | 第40-41页 |
·离子俘获和IAW波破—IAW的非线性频移和非线性Landau阻尼 | 第41-42页 |
·次级衰变—TID和IAW高次谐波 | 第42-44页 |
·SRS的饱和机制 | 第44-47页 |
·电子俘获和EPW波破—EPW的非线性频移和非线性Landau阻尼 | 第44-45页 |
·次级衰变—LDI和EDI | 第45-47页 |
·泵波衰竭(pump depletion) | 第47-48页 |
·SRS和SBS的关系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束匀滑条件下的参量不稳定性研究 | 第52-70页 |
·空间域匀滑抑制参量不稳定性理论 | 第52页 |
·空间域匀滑手段 | 第52-55页 |
·相位板匀滑(RPP,DPP,CPP,KPP) | 第52-54页 |
·极化匀滑(PS) | 第54页 |
·f数对成丝的影响 | 第54-55页 |
·时间域匀滑抑制参量不稳定性理论 | 第55-58页 |
·基本方程 | 第55-56页 |
·振幅调制 | 第56页 |
·相位调制 | 第56-57页 |
·本节小结 | 第57-58页 |
·时间域匀滑手段 | 第58-61页 |
·光谱色散匀滑(SSD) | 第58-59页 |
·诱导空间非相干匀滑(ISI) | 第59-60页 |
·啁啾激光 | 第60-61页 |
·三倍频激光束匀滑下的实验和模拟结果 | 第61-64页 |
·Nova气袋靶实验 | 第61-62页 |
·Nova充气腔靶实验 | 第62-63页 |
·Omega充气腔靶实验 | 第63页 |
·NIF充气腔靶实验 | 第63-64页 |
·二倍频激光束匀滑下的实验和模拟进展 | 第64-67页 |
·二倍频激光驱动ICF潜力 | 第64-65页 |
·Omega气袋靶实验 | 第65-66页 |
·Omega充气腔靶实验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啁啾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PIc模拟 | 第70-86页 |
·单色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 第71-79页 |
·基本物理图像 | 第71-74页 |
·SRS | 第74-78页 |
·SBS | 第78-79页 |
·啁啾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 第79-83页 |
·单啁啾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 第80-83页 |
·多啁啾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 第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第六章 星光Ⅱ啁啾宽频带基频激光与等离子体作用实验 | 第86-97页 |
·实验设置 | 第86-8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8-96页 |
·激光器性能测试 | 第88-89页 |
·背反系统测量结果分析 | 第89-94页 |
·谐波测量结果分析 | 第94-96页 |
·结论 | 第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7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附录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