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第1章 "气"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2-19页 |
| ·"气"概念的源起及演变 | 第12-15页 |
| ·先秦哲学"气"论 | 第12-15页 |
| ·文艺"气"论 | 第15页 |
| ·绘画"气"论的形成 | 第15-19页 |
| ·人物画中人的精神个性的表现 | 第16-17页 |
| ·画家精神个性的表现 | 第17页 |
| ·笔墨技法的表现 | 第17-19页 |
| 第2章 宋代画论中"气"的观念 | 第19-30页 |
| ·唐、五代对绘画"气"论的发展 | 第19-22页 |
| ·宋代对绘画"气"论的发展与完善 | 第22-23页 |
| ·宋代画论中的"气" | 第23-30页 |
| ·"气韵"向画家精神层面落实—"气韵非师"说 | 第23-25页 |
| ·"气韵"向笔墨技巧方向落实—"用笔三病"与"六长" | 第25-27页 |
| ·宋代山水画论中关于"气"论的阐述 | 第27-30页 |
| 第3章 "气"论在宋代绘画艺术中的体现 | 第30-40页 |
| ·"气"论在画家个性修养方面的体现 | 第30-31页 |
| ·"气"论在绘画技巧方面的体现 | 第31-37页 |
| ·"气"论之于构图 | 第31-34页 |
| ·"气"论之于笔法 | 第34-36页 |
| ·"气"论之于墨色 | 第36-37页 |
| ·"气"论在绘画作品精神内涵方面的体现 | 第37-40页 |
| 第4章 宋代绘画"气"论对后世绘画理论的影响 | 第40-49页 |
| ·历史地位 | 第40-41页 |
| ·对后世画论的影响 | 第41-49页 |
| ·关于用笔问题 | 第41-45页 |
| ·关于"气韵非师"问题 | 第45-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