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中国南海浮游植物光合固碳与阳光紫外辐射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缩略词 (Abbreviations)第11-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第13-29页
 第一节 浮游植物和阳光紫外辐射(UVR)第13-23页
  1 UVR 作用机理第15-16页
  2 UVR 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第16-18页
  3 浮游植物适应机制第18-23页
 第二节 水域光环境及研究方法第23-26页
  1 水环境中的阳光辐射第23-24页
  2 研究方法第24-26页
 第三节 研究意义第26-29页
第2章 容器透光特性与固碳量估测误差的关系第29-41页
 前言第2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4页
   ·水样采集及培养容器第29-31页
   ·阳光辐射测定第31页
   ·浮游植物光合固碳量的测定第31-33页
   ·Chla 定量第33页
   ·种群分析第33-34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34页
 2 结果第34-39页
   ·P-E 曲线及光合参数第34-37页
   ·水体阳光辐射与固碳量变化第37-38页
   ·浮游植物固碳量差异比较第38-39页
 讨论第39-41页
第3章 阳光UVR 对浮游植物光合固碳影响的时空变化第41-87页
 第一节 不同季节UVR 对近岸水域浮游植物固碳量的影响第41-59页
  前言第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水样采集第41-42页
   ·环境因子测定第42-43页
   ·辐射处理第43-44页
   ·Chla 定量及种群分析第44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44-45页
  2 结果第45-57页
   ·臭氧浓度和地面阳光辐射第45-46页
   ·环境因子变化第46-50页
   ·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季节变化第50-52页
   ·UVR 对浮游植物固碳量的影响第52-57页
  讨论第57-59页
 第二节 UVR 对浮游植物固碳量影响的空间变化第59-73页
  前言第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62页
   ·水样采集与辐射处理第59-61页
   ·阳光辐射测定第61页
   ·固碳量、Chl a 测定及种群分析第61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61-62页
  2 结果第62-71页
   ·阳光辐射第62-63页
   ·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空间变动第63-64页
   ·固碳量及UVR 影响第64-66页
   ·近远海水体固碳量比较第66-71页
  讨论第71-73页
 第三节 UVR 对西沙珊瑚礁海域浮游植物固碳量的影响第73-87页
  前言第7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3-75页
   ·水样采集与辐射处理第73-74页
   ·环境因子测定第74页
   ·模拟混合第74-75页
   ·固碳量、Chla 测定及种群分析第75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75页
  2 结果第75-85页
   ·环境因子第75-78页
   ·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第78-80页
   ·UVR 对固碳量的影响第80-82页
   ·UVR 与混合协同作用第82-85页
  讨论第85-87页
第4章 台风对近岸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及光合固碳的影响第87-99页
 前言第87页
 1.材料与方法第87-89页
   ·样品采集与辐射处理第87-88页
   ·环境因子测定第88页
   ·光合固碳、Chla 测定及种群分析第88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88-89页
 2 结果第89-96页
   ·阳光辐射、温度、盐度、pH 变化第89-91页
   ·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第91页
   ·光合固碳特性及与UVR 的关系第91-94页
   ·P-E 曲线及其参数变化第94-96页
 讨论第96-99页
第5章 阳光UVR 对浮游植物固碳正面效应与细胞大小的关系第99-117页
 前言第9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9-103页
   ·水样采集与辐射处理第99-102页
   ·环境因子测定第102页
   ·光合固碳、Chla 测定及种群分析第102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102-103页
 2 结果第103-115页
   ·UVR 对不同大小细胞固碳的影响第103-105页
   ·UVR 正面效应与PAR 强度关系第105-109页
   ·去除PAR 时浮游植物固碳第109-112页
   ·紫外吸收物质吸收光谱第112-113页
   ·不同波段UVR 对浮游植物固碳的影响第113-115页
 讨论第115-117页
第6章 河口理化环境变化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第117-151页
 前言第117-118页
 第一节 河口海域浮游植物光合固碳量的时空分布第118-1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8-123页
   ·样品采集与实验第118-119页
   ·环境因子测定第119-122页
   ·生物因子测定第122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122-123页
  2 结果第123-134页
   ·环境因子变化第123-130页
   ·浮游植物种群空间变化第130-131页
   ·固碳量空间变化及UVR 影响第131-134页
  讨论第134-137页
 第二节 河口浮游植物对理化环境变化的快速适应第137-1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7-139页
   ·浮游植物收集、培养第137-138页
   ·叶绿素荧光测定第138-139页
   ·荧光参数计算第139页
   ·光强测定第139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139页
  2 结果第139-149页
   ·环境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影响第139-147页
   ·阳光UVR 对叶绿素荧光影响第147-149页
  讨论第149-151页
总结与新发现第151-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9页
论文完成情况第169-171页
 1. 发表或接受论文第169页
 2. 拟投稿论文第169-171页
致谢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生大鼠卵母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调控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CO2浓度和阳光紫外辐射变化对珊瑚藻生理生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