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农药工业论文--其他农药论文

2%阿·辛颗粒剂加工工艺及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研究

摘要第1-5页
Summary第5-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5页
 1 根结线虫的危害第10-11页
 2 根结线虫病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危害症状第11页
   ·病源第11-13页
     ·根结线虫的种类及分布第11-12页
     ·根结线虫的形态特征第12页
     ·侵染循环第12-13页
     ·发病条件第13页
       ·土壤温度第13页
       ·土壤湿度第13页
       ·土壤结构第13页
       ·连作第13页
 3 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状况第13-22页
   ·化学防治第14-18页
     ·杀线虫剂的发展与现状第14-15页
     ·各类杀线虫剂在植物寄生线虫防治中的应用情况第15-16页
     ·化学杀线剂的作用方式第16-18页
       ·熏蒸性杀线剂第16-17页
       ·非熏蒸性杀线剂及其作用方式第17-18页
   ·其它防治措施第18-22页
     ·农业防治措施第18-22页
       ·抗病育种第18-19页
       ·物理防治第19页
       ·生物防治第19-21页
       ·微生物代谢产物第21-22页
 4 防治根结线虫时存在的一些问题第22-23页
   ·药剂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第22页
   ·其它防治措施中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5 本实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5页
   ·农药复配的优点第23-24页
     ·延缓和治理抗药性第23页
     ·扩大防治对象第23页
     ·增强防治效果,降低防治费用第23页
     ·提高速效性第23页
     ·老农药品种开发新用途第23-24页
   ·颗粒剂的优点第24页
   ·实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番茄根结线虫的培养及鉴定第25-2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标样采集第25页
   ·线虫分离第25页
   ·根结线虫的扩繁第25-26页
   ·线虫固定和形态鉴定第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6-27页
   ·发病症状第26页
   ·线虫扩繁结果第26-27页
   ·番茄根结线虫病原线虫鉴定第27页
 3 结论与讨论第27-29页
第三章 农药单剂及复配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第29-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3页
   ·试验材料第29页
   ·实验方法第29-33页
     ·单剂室内毒杀活性测定第29-31页
     ·复配剂室内毒杀活性测定第31-32页
     ·复配组合的增效倍数计算第32-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42页
   ·复配杀线虫剂的筛选第33-36页
   ·单剂对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的毒力第36-38页
   ·复配剂对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的毒力第38-41页
   ·复配组合的增效倍数第41-42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2-44页
第四章 颗粒剂加工及室内药效评价第44-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7页
   ·材料第44页
   ·实验方法第44-47页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第44-45页
     ·性能测定第45-46页
     ·颗粒剂药效试验第46-47页
       ·试验步骤第46-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1页
   ·颗粒剂的有效成分第47-48页
   ·黏结剂对造粒效果的影响第48页
   ·黏结剂用量对造粒效果的影响第48-49页
   ·吸附剂用量对造粒效果的影响第49页
   ·最佳配方的确定第49-50页
   ·颗粒剂质量指标的测定第50页
   ·药效试验第50-51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1-53页
   ·有效成分组成第51页
   ·颗粒剂加工第51-52页
   ·药效试验第52-5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6页
 1 结论第53-54页
   ·根结线虫病病原物鉴定第53页
   ·防治根结线虫的药剂第53-54页
   ·复配型颗粒剂的加工及药效试验第54页
 2 问题与讨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介第66-67页
导师简介第67-68页
附图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伞形科植物杀虫活性及作用方式研究
下一篇: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研究及抗病种质群体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