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文学批评观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人格的文学”:李长之文学观探究 | 第11-19页 |
第一节 “人的文学”还是“时代的文学”? | 第11-14页 |
第二节 “人格”理念的演变历程 | 第14-19页 |
第二章 批评是感情的燃烧 | 第19-35页 |
第一节 为批评而批评:批评精神 | 第19-25页 |
一、“批评精神”及其理论背景 | 第19-22页 |
二、“批评精神”之测度及实现 | 第22-25页 |
第二节 玄珠之探:“感情的型” | 第25-32页 |
一、诗学内涵及人文意蕴 | 第25-28页 |
二、“感情的型”之批评策略 | 第28-31页 |
三、批评的批评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文化建设:批评的艺术旨归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传记批评:文化理想的诗性建构 | 第35-46页 |
第一节 传记批评—选择与策略 | 第35-39页 |
第二节 传记批评的轴线:“古典”与浪漫 | 第39-46页 |
一、古典与浪漫概念的引进 | 第39-42页 |
二、孔子与屈原:两种理想范式 | 第42-44页 |
三、浪漫之中的古典憧憬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李长之文学批评理论的当代启示 | 第46-50页 |
一、独立的批评精神 | 第46-47页 |
二、热烈深长的文化情怀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