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辣椒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 第11-13页 |
·基因型对辣椒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11-12页 |
·外植体对辣椒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12页 |
·培养基对辣椒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12-13页 |
·基本培养基 | 第12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生长因子 | 第12-13页 |
·AgNO_3 | 第13页 |
·培养环境条件对辣椒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13页 |
·辣椒转基因研究 | 第13-16页 |
·辣椒转基因技术研究 | 第13-14页 |
·抗病毒转基因辣椒研究 | 第14-15页 |
·抗真菌转基因辣椒研究 | 第15-16页 |
·抗细菌转基因辣椒研究 | 第16页 |
·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辣椒研究 | 第16页 |
·辣椒基因的功能鉴定 | 第16页 |
·C_(ab)ZIP2、CALRR、CAP 等侯选基因的功能研究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2 辣椒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18-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植物材料 | 第18页 |
·培养基和主要试剂 | 第18页 |
·方法 | 第18-19页 |
·无菌材料的获得 | 第18页 |
·从生芽的诱导与分化 | 第18-19页 |
·从生芽的伸长 | 第19页 |
·再生苗的生根和移栽 | 第19页 |
·统计方法 | 第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从生芽的诱导与分化 | 第19-23页 |
·基因型 | 第19-20页 |
·苗龄 | 第20-21页 |
·不同外植体 | 第21页 |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 | 第21-23页 |
·GA_3 浓度对丛生芽伸长的影响 | 第23页 |
·不同激素对再生苗生根的影响 | 第23-24页 |
·炼苗与移栽 | 第2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4-27页 |
·基因型对辣椒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24-25页 |
·苗龄对辣椒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25页 |
·不同部位对辣椒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25页 |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辣椒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25页 |
·GA_3 浓度对丛生芽伸长的影响 | 第25页 |
·生根与炼苗 | 第25-27页 |
3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 第27-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材料 | 第27-28页 |
·辣椒品种 | 第27页 |
·质粒与农杆菌菌株 | 第27-28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30页 |
·培养基 | 第28-29页 |
·农杆菌培养基 | 第28页 |
·辣椒转化再生培养基 | 第28-29页 |
·种子处理与播种 | 第29页 |
·菌株的准备 | 第29页 |
·抗生素敏感性测验 | 第29页 |
·农杆菌转化法 | 第29页 |
·添加 AS 对转化的影响 | 第29页 |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29页 |
·添加头孢及羧苄对再生苗生根的影响 | 第29-30页 |
·PCR 检测 | 第30页 |
·结果分析 | 第30-35页 |
·抗生素浓度的确定 | 第30-31页 |
·AS 对转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32页 |
·添加头孢及羧苄对再生苗生根的影响 | 第32-33页 |
·PCR 检测结果 | 第33-3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5-37页 |
·抗生素浓度对转化的影响 | 第35页 |
·AS 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36页 |
·头孢及羧苄对再生苗生根的影响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43-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