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2.检视我国学界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3.问题及建构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一场激活马克思与正义对话的论争 | 第12-19页 |
·论争的缘起 | 第12-15页 |
·伍德: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基于正义 | 第12-13页 |
·胡萨米:马克思谴责资本主义的分配不正义 | 第13-15页 |
·伍德—胡萨米论争的理论困境 | 第15-16页 |
·马克思思想的演变及正义思想的转变 | 第16-19页 |
·马克思思想的演变 | 第16-18页 |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转变路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马克思思辨时期的正义思想 | 第19-29页 |
·思辨时期对正义的追寻 | 第19-23页 |
·博士论文中的正义图景 | 第19-21页 |
·《莱茵报》时期的对自由、平等的追寻 | 第21-22页 |
·唯心主义的论证方法 | 第22-23页 |
·对正义的困惑和反思 | 第23-27页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反思和批判 | 第23-25页 |
·《德法年鉴》时期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批判 | 第25-26页 |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进一步批判 | 第26-27页 |
·唯心主义的方法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正义思想 | 第29-36页 |
·马克思对正义问题的研究范式的转变 | 第30-31页 |
·马克思对不平等的历史根源的考察 | 第30-31页 |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清算 | 第31页 |
·马克思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正义观的批判 | 第31-34页 |
·对脱离历史与现实抽象地谈论正义的批判 | 第32页 |
·对将抽象的正义视为社会发展永恒原则的批判 | 第32-33页 |
·对将抽象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组织原则的批判 | 第33-34页 |
·马克思对正义的关照与思考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共产主义社会对正义的超越 | 第36-42页 |
·走向超越正义的社会 | 第36-38页 |
·共产主义社会正义的可超越性 | 第38-39页 |
·超越正义的社会真正解决社会正义问题 | 第39-42页 |
第五章 对当代研究中国正义问题的启示 | 第42-46页 |
·对我国正义问题研究的理论启示 | 第42-44页 |
·对我国社会正义问题的实践启示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