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包捕获技术的网络监听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8-9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9-11页 |
第二章 网络数据捕获技术研究 | 第11-19页 |
·共享式和交换式网络的监测方法及选取 | 第11-12页 |
·网络监控技术的原理 | 第12页 |
·以太网网卡工作模式 | 第12-13页 |
·网络驱动程序的概念 | 第13-14页 |
·BPF 和NPF 模型简介 | 第14-15页 |
·Winpcap 原理 | 第15-17页 |
·Winpcap 体系结构 | 第15-16页 |
·Winpcap.dll 函致库 | 第16页 |
·基于Winpcap 的包捕获过程 | 第16-17页 |
·对Winpcap 的几种优化意见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网络数据包协议分析技术的研究 | 第19-32页 |
·TCP/IP 的模型 | 第19页 |
·数据包封装 | 第19-20页 |
·各层主要协议的数据包格式 | 第20-26页 |
·以太网帧头的封装格式 | 第20-21页 |
·网际层协议IP | 第21-22页 |
·传输控制协议TCP | 第22-24页 |
·应用层协议 | 第24-26页 |
·协议分析实现过程 | 第26-27页 |
·过滤规则 | 第27-28页 |
·异常特征匹配算法及改进 | 第28-31页 |
·现有模式匹配算法的研究 | 第28-30页 |
·模式匹配算法改进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网络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2-43页 |
·网络监控系统的整体设计目标 | 第32页 |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 第32-34页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34页 |
·数据包捕获模块详细设计 | 第34-36页 |
·数据包捕获流程 | 第34-35页 |
·缓冲区大小优化 | 第35页 |
·过滤规则配置 | 第35-36页 |
·协议分析模块设计 | 第36-41页 |
·数据链路层协议 | 第36-37页 |
·网络层协议分析 | 第37-38页 |
·传输层协议分析 | 第38-39页 |
·应用层协议分析 | 第39-41页 |
·改进的匹配算法的实现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与系统测试 | 第43-51页 |
·Winpcap 包捕获技术实现数据的抓取 | 第43页 |
·采用读写缓冲区技术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 | 第43-44页 |
·采用多线程处理技术提高系统性能 | 第44-45页 |
·系统测试 | 第45-50页 |
·测试环境 | 第45-46页 |
·测试结果 | 第46-49页 |
·改进的模式匹配算法测试 | 第49-50页 |
·测试总结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本文总结 | 第51-52页 |
·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