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基坑复合土钉支护的变形特性分析与数值模拟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6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软土分布及常遇问题分析 | 第12-14页 |
| ·全国软土分布情况 | 第12-13页 |
| ·常遇基坑问题分析 | 第13-14页 |
| ·复合土钉支护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 ·传统土钉支护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复合土钉支护形式 | 第17-18页 |
| ·复合土钉支护优缺点 | 第18-20页 |
| ·复合土钉支护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 2 软土物理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 | 第26-44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 第26-29页 |
| ·杭州地区软土的分布 | 第26-27页 |
| ·软土的特性 | 第27-29页 |
| ·常用的软土本构模型 | 第29-42页 |
| ·邓肯-张模型 | 第29-31页 |
| ·Tresca模型 | 第31页 |
| ·Mises模型 | 第31-32页 |
| ·Mohr-Coulomb模型 | 第32-33页 |
| ·Drucker-Prager模型 | 第33-34页 |
| ·剑桥模型 | 第34-40页 |
| ·修正剑桥模型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3 软土本构模型参数的室内试验与分析 | 第44-52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试验方法 | 第44页 |
| ·试验方案 | 第44-45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 ·固结排水剪和压缩回弹试验分析 | 第45-48页 |
| ·固结排水剪和压缩回弹试验结果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4 复合土钉支护工程实例与变形分析 | 第52-62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工程概况 | 第52-53页 |
| ·施工方案及过程 | 第53-55页 |
| ·基坑支护方案 | 第53-55页 |
| ·施工过程 | 第55页 |
| ·工程实测及分析 | 第55-60页 |
| ·水平位移 | 第55-59页 |
| ·沉降 | 第59-60页 |
| ·关于基坑变形和沉降及影响因素讨论 | 第60-61页 |
| ·关于施工顺序的影响 | 第60页 |
| ·关于支护形式的影响 | 第60页 |
| ·基坑周围环境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5 复合土钉支护变形的数值分析 | 第62-79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计算模型的确定 | 第62-63页 |
| ·本构模型及其参数 | 第63-64页 |
| ·数值模拟计算步骤 | 第64-66页 |
| ·单元选择 | 第64-65页 |
| ·模拟步骤 | 第65-66页 |
|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66-76页 |
| ·不同本构模型比较及选择 | 第66-71页 |
| ·土钉长度的影响 | 第71-73页 |
| ·基坑开挖深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 ·超挖的影响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9-84页 |
| ·主要结论 | 第79-83页 |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