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人类文明视野下的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中国化建构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课题的提出第9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文献综述第11-14页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2-14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2章 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及文明观的变革第16-27页
   ·采集狩猎文明形态第16-17页
     ·在敬畏中匍匐前进的原始文明第16-17页
     ·原始文明形态中“适应”的文明观第17页
   ·农业文明形态第17-20页
     ·在利用中慢慢成长的农业文明第18页
     ·农业文明形态中“半适应”的文明观第18-20页
   ·工业文明形态第20-22页
     ·在征服中日渐彷徨的工业文明第20-21页
     ·工业文明形态中“征服”的文明观第21-22页
   ·生态文明形态第22-25页
     ·在实践中重和谐的生态文明第22-24页
     ·生态文明形态中“和谐”的文明观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3章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及主要内容第27-40页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第27-31页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27-28页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第28-31页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1-39页
     ·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自然观第31-33页
     ·人与自然实践中介的社会观第33-35页
     ·人与自然可持续的发展观第35-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建构第40-53页
   ·中国化建构的意义第40-45页
     ·我国走向生态文明道路的历史过程第40-43页
     ·中国化建构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统一的意义第43-45页
   ·中国化建构的过程第45-51页
     ·定位第45-46页
     ·对西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成果的借鉴第46-47页
     ·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继承第47-50页
     ·中国化建构的基本途径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住宅区生活污水回用工艺与一体化设备研究
下一篇: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和谐发展观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