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森林湿地过渡带中小叶章和修氏苔草的生理适应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23页
   ·课题背景第9-10页
   ·湿地简介第10-11页
     ·湿地的概念第10页
     ·湿地种类及利用第10-11页
   ·森林湿地的研究第11-13页
     ·森林湿地的概念第11页
     ·国内外森林湿地研究进展第11-12页
     ·森林湿地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森林湿地植物生理适应性研究第13-17页
     ·森林湿地代表植物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湿地植物的光合作用第14页
     ·光强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4-15页
     ·弱光胁迫第15-16页
     ·强光胁迫第16-17页
   ·森林湿地研究新方法——叶绿素荧光技术第17-21页
     ·叶绿素荧光产生原理及其意义第17-19页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的应用现状第19-21页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的研究前景第21页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1-2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研究内容第22-23页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方法第23-25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3页
   ·研究方法第23-25页
3 修氏苔草和小叶章的植物学特性第25-33页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修氏苔草和小叶章的形态学特性及叶片结构测定第25页
     ·修氏苔草和小叶章叶片结构测定第25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5-26页
   ·不同湿地内修氏苔草和小叶章的形态学特性第26-28页
     ·修氏苔草的形态学特性第26-27页
     ·小叶章的形态学特性第27-28页
   ·不同时期不同湿地中修氏苔草和小叶章的叶片组织结构第28-30页
     ·修氏苔草的叶片组织结构第28-29页
     ·小叶章的叶片组织结构第29-30页
   ·不同时期不同湿地中修氏苔草和小叶章的叶绿素含量第30-32页
     ·修氏苔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第30-31页
     ·小叶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小结第32页
     ·讨论第32-33页
4 修氏苔草光合及光化学特性第33-44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试验地的自然状况第33页
     ·试验取样及时间第33-34页
     ·光合参数的测定第34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34-35页
   ·修氏苔草的光合特性第35-39页
     ·修氏苔草的的Pn-PAR曲线第35-36页
     ·修氏苔草的Pn-Ci曲线第36-37页
     ·修氏苔草在生长过程中Pn的变化第37页
     ·修氏苔草在生长过程中Gs的变化第37-38页
     ·修氏苔草在生长过程中蒸腾速率的变化第38-39页
   ·修氏苔草在生长过程中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变化第39页
   ·修氏苔草的荧光诱导特性第39-42页
     ·修氏苔草的PSⅡ特性变化第39-40页
     ·修氏苔草的qP特性变化第40-41页
     ·修氏苔草的NPQ特性变化第41页
     ·修氏苔草的ETR特性变化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修氏苔草的光合特性第42页
     ·修氏苔草的光化学特性第42页
     ·讨论第42-44页
5 小叶章光合及光化学特性第44-56页
   ·材料与方法第44-46页
     ·试验地状况及试验测定时间第44页
     ·试验取样及时间第44-45页
     ·光合参数的测定第45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45-46页
   ·小叶章的光合特性第46-50页
     ·小叶章的Pn-PAR曲线第46-47页
     ·小叶章的的Pn-Ci曲线第47-48页
     ·小叶章在生长过程中Pn的变化第48页
     ·小叶章在生长过程中Gs的变化第48-49页
     ·小叶章在生长过程中蒸腾速率的变化第49-50页
   ·修氏苔草在生长过程中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变化第50-51页
   ·修氏苔草的荧光诱导特性第51-54页
     ·小叶章的PSⅡ特性变化第51-52页
     ·小叶章的qP特性变化第52页
     ·小叶章的NPQ特性变化第52-53页
     ·小叶章的ETR特性变化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小叶章的光合特性第54页
     ·小叶章的光化学特性第54页
     ·讨论第54-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附录第64-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胁迫下东北林蛙和黑斑侧褶蛙组织可溶性蛋白适应性应答
下一篇: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