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 第20-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论文结构 | 第21-24页 |
第2章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概况及影响因素 | 第24-38页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概况 | 第24-27页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规律 | 第24-26页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基本特征 | 第26-27页 |
·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的主要因素 | 第27-38页 |
·太阳辐射 | 第28-29页 |
·气候因素 | 第29-32页 |
·地质地理因素 | 第32-38页 |
第3章 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冻土分布模拟研究方案 | 第38-48页 |
·青藏高原冻土制图方法 | 第38-40页 |
·传统的冻土制图 | 第38页 |
·近期的制图研究 | 第38-40页 |
·冻土遥感研究方法 | 第40-42页 |
·冻土遥感研究的困难 | 第40-41页 |
·遥感在冻土分布模拟研究中的作用 | 第41-42页 |
·青藏高原冻土分布模拟研究方案 | 第42-48页 |
·基于RS/GIS的地温反演模型 | 第42-44页 |
·多变量综合分析模型 | 第44-48页 |
第4章 基于MODIS数据的青藏高原冻土分布模拟研究 | 第48-74页 |
·模型因子选取 | 第48-49页 |
·模型数据准备 | 第49-56页 |
·地表温度 | 第49-50页 |
·高程 | 第50-51页 |
·等效纬度 | 第51-52页 |
·土壤水分 | 第52-53页 |
·反照率 | 第53-54页 |
·植被指数 | 第54-55页 |
·冻土地温数据 | 第55-56页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图 | 第56页 |
·基于RS/GIS的地温反演模型 | 第56-61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57页 |
·模型建立 | 第57-60页 |
·模拟结果 | 第60-61页 |
·多变量综合分析模型 | 第61-66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61-62页 |
·模型建立 | 第62-63页 |
·模拟结果 | 第63-66页 |
·其它冻土空间模型 | 第66-69页 |
·高程模型 | 第66-67页 |
·冻结数模型 | 第67-69页 |
·模拟结果的验证分析 | 第69-72页 |
·模拟结果的验证 | 第69-70页 |
·模拟结果的分析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模拟结果 | 第72-74页 |
第5章 基于ASTER数据的冻土分布模拟研究 | 第74-86页 |
·模型数据准备 | 第75-83页 |
·地表温度 | 第75-79页 |
·高程 | 第79-81页 |
·等效纬度 | 第81页 |
·植被指数 | 第81-82页 |
·地表湿度指数 | 第82-83页 |
·模型计算 | 第83-86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83页 |
·模型建立 | 第83页 |
·模拟结果 | 第83-84页 |
·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90页 |
·结论与创新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创新 | 第8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87-90页 |
·问题 | 第87页 |
·展望 | 第87-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0页 |
致谢 | 第100-10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4-106页 |
摘要 | 第106-109页 |
ABSTRACT | 第109-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