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生耦合对神府煤的转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1 绪论 | 第14-28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提高煤生物转化率的方法 | 第15-17页 |
·煤的预处理 | 第15-16页 |
·微生物菌种改良 | 第16-17页 |
·煤的生物转化机理 | 第17-20页 |
·碱溶机理 | 第18页 |
·生物螯合剂作用机理 | 第18页 |
·生物酶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生物表面活性剂 | 第19-20页 |
·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 | 第20-23页 |
·生物降解萘 | 第21页 |
·生物降解菲 | 第21-22页 |
·生物降解双酚A | 第22-23页 |
·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机理 | 第23页 |
·腐殖酸的性质及应用 | 第23-26页 |
·腐殖酸的结构 | 第24页 |
·腐殖酸的分离及结构表征方法 | 第24-25页 |
·腐殖酸的应用 | 第25-26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8-44页 |
·主要仪器及药品 | 第28-36页 |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研究煤样 | 第29-30页 |
·实验所用的菌株 | 第30-36页 |
·光氧化煤样的制备 | 第36页 |
·腐殖酸的提取 | 第36-37页 |
·研究样品的微生物转化 | 第37-38页 |
·煤粉的微生物转化实验 | 第37页 |
·模型化合物的生物转化试验 | 第37页 |
·腐殖酸的生物转化试验 | 第37-38页 |
·生物转化产物分析及表征 | 第38-44页 |
·煤粉腐殖酸含量的测定 | 第38页 |
·腐殖酸的抽提及分级方法 | 第38-39页 |
·腐殖酸酸性官能团的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溶剂抽提 | 第40-42页 |
·结构表征 | 第42-44页 |
3 光氧化与生物转化协同作用研究 | 第44-57页 |
·神府煤的光氧化和生物转化加和作用研究 | 第44-51页 |
·神府煤的光氧化研究 | 第44-45页 |
·溶煤菌株的驯化及鉴定 | 第45-48页 |
·神府原煤与镜煤的生物转化比较研究 | 第48-49页 |
·腐殖酸对光氧化神府煤的生物转化的影响 | 第49-51页 |
·神府煤的光-生转化加和作用 | 第51页 |
·神府煤的光-生耦合转化作用 | 第51-56页 |
·光-生耦合转化对腐殖酸产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光-生耦合作用对神府原煤总转化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光-生耦合作用对神府镜煤总转化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光-生耦合转化对神府煤转化产物组成的影响 | 第54-55页 |
·光-生耦合转化对神府煤抽提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神府煤光-生耦合转化产物的结构研究 | 第57-80页 |
·光-生耦合转化对神府煤元素组成的影响 | 第57-61页 |
·光氧化时间对氧化煤元素组成的影响 | 第57-58页 |
·光-生耦合转化对煤元素组成的影响 | 第58-59页 |
·神府煤不同溶剂抽提物及其残煤的元素分析 | 第59-61页 |
·FTIR 分析 | 第61-70页 |
·SFC 转化产物结构分析 | 第61-64页 |
·V-SFC 转化产物结构分析 | 第64-65页 |
·SFC 抽提可溶物的结构分析 | 第65-67页 |
·V-SFC 抽提可溶物的结构分析 | 第67-70页 |
·神府煤与神府煤转化产物的热分析 | 第70-71页 |
·GC-MS 表征 | 第71-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5 神府煤的光-生耦合转化机理研究 | 第80-99页 |
·模型化合物的生物转化研究 | 第80-87页 |
·萘的生物转化 | 第80-84页 |
·BPA 的生物转化 | 第84-87页 |
·腐殖酸的生物转化机理研究 | 第87-96页 |
·生物转化产率及产物组成分析 | 第87-91页 |
·转化产物的结构分析 | 第91-95页 |
·腐殖酸的生物转化机理 | 第95-96页 |
·煤的光-生耦合机理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展望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附录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