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苏俄、共产国际与《新青年》关系探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第12-15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研究现状第12-15页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5-16页
第2章 苏俄、共产国际与《新青年》联系的历史条件第16-28页
   ·苏俄、共产国际通过多种渠道对华开展工作、寻找同盟第16-19页
     ·苏俄、共产国际接近远东的政策第16页
     ·早期苏俄代表来华第16-19页
   ·《新青年》由“民主”“科学”向“马克思主义”的探索第19-28页
     ·《新青年》引领下的知识分子群对苏俄新思想的初步接触第19-24页
     ·《新青年》的出版和发行陷入困境第24-28页
第3章 苏俄、共产国际与《新青年》关系的建立第28-47页
   ·苏俄代表维经斯基来华会见《新青年》主要撰稿人第28-31页
     ·维经斯基在北京与李大钊的接触第28-29页
     ·在上海与主编陈独秀会谈第29-30页
     ·双方达成一致的原因第30-31页
   ·维经斯基在华期间对《新青年》工作的开展第31-37页
     ·以《新青年》为中心,开展革命活动第31-35页
     ·东方路线确立,对华工作机构得到统一第35-37页
   ·《新青年》在苏俄、共产国际帮助下的发展和变化第37-47页
     ·从“兼容并包”走向“分道扬镳”第38-42页
     ·《新青年》资料来源渠道发生巨大变化第42-44页
     ·《新青年》的杂志出版机构和经费来源的变化第44-47页
第4章 苏俄、共产国际与《新青年》关系的发展第47-58页
   ·共产国际正式代表马林来华第47-52页
     ·马林在华工作重点第47-50页
     ·《新青年》被查抄后马林与陈独秀由冲突走向和解第50-52页
   ·《新青年》在马林来华后发生的变化第52-53页
   ·复刊后的《新青年》在瞿秋白的主持下继续发展第53-58页
     ·瞿秋白成为继陈独秀之后《新青年》新一任的主编第54-55页
     ·《新青年》在1923年重新出版后发生的变化第55-58页
第5章 苏俄、共产国际与《新青年》关系演进产生的影响第58-67页
   ·双方接触初期所预期的成果第58-60页
     ·对苏俄、共产国际的影响第58-59页
     ·对《新青年》的影响第59-60页
   ·其他影响第60-67页
     ·对苏俄的影响第60-62页
     ·对《新青年》产生的影响第62-66页
     ·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研究
下一篇:基于服务型政府导向下的新津县政府网站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