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桥梁火灾实例及危害 | 第12-18页 |
·近年来部分桥梁火灾实例 | 第12-16页 |
·桥梁火灾的危害 | 第16-18页 |
·火灾后混凝土桥梁的检测-评估-加固现状 | 第18-23页 |
·我国公路桥梁检测加固需求与技术现状 | 第18-21页 |
·火灾后桥梁的检测-评估-加固现状 | 第21-22页 |
·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火灾对混凝土梁式桥的损伤 | 第25-54页 |
·概述 | 第25页 |
·燃烧概述 | 第25-30页 |
·燃烧的本质 | 第25-26页 |
·燃烧温度 | 第26-28页 |
·热的传播 | 第28-30页 |
·高温下与高温后混凝土、钢筋及预应力钢绞线的损伤特点 | 第30-41页 |
·高温下与高温后混凝土的损伤特点 | 第30-35页 |
·高温下与高温后的钢筋及预应力钢绞线的损伤特点 | 第35-39页 |
·高温下与高温后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变化 | 第39-40页 |
·高温后配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损伤 | 第40-41页 |
·高温下与高温后混凝土梁式桥构件和结构的损伤特点 | 第41-50页 |
·火灾后混凝土桥梁损伤识别应注意的问题 | 第41-43页 |
·主梁的损伤特点分析 | 第43-49页 |
·墩台的损伤特点分析 | 第49-50页 |
·火灾后其他桥梁附属构件的损伤特点 | 第50-54页 |
·桥梁支座损伤特点 | 第50-51页 |
·桥梁伸缩缝损伤特点 | 第51页 |
·桥面铺装层损伤特点 | 第51-52页 |
·泄水管损伤特点 | 第52页 |
·桥梁护栏损伤特点 | 第52-54页 |
第三章 火灾后混凝土梁式桥的检测与评估 | 第54-73页 |
·概述 | 第54页 |
·火灾后现场检测工作内容及要点 | 第54-58页 |
·火灾原因分析及现场调查 | 第54-55页 |
·表观检测的方法和要点 | 第55页 |
·特殊检测的项目及要点 | 第55-57页 |
·材料性能试验的项目及要点 | 第57页 |
·桥梁静动力试验的项目及要点 | 第57-58页 |
·火场温度与构件内温度的推定 | 第58-63页 |
·火场温度推定 | 第59-62页 |
·、构件内部温度场的确定 | 第62-63页 |
·火灾后桥梁承载能力评估 | 第63-69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4-66页 |
·计算参数的选择 | 第66-69页 |
·小结 | 第69-73页 |
·检测试验结论分析 | 第69-71页 |
·承载能力评估结论分析 | 第71页 |
·火灾后桥梁检测评估报告的建议 | 第71-73页 |
第四章 火灾后混凝土梁式桥的加固技术与工艺要点 | 第73-86页 |
·火灾后混凝土梁式桥的应急保通措施 | 第73-76页 |
·桥面应急保通措施 | 第73-74页 |
·桥下应急保通措施 | 第74-76页 |
·应急措施注意事项 | 第76页 |
·主梁及墩台维修要点 | 第76-77页 |
·裂缝处置 | 第76-77页 |
·混凝土缺陷及外露钢筋处理 | 第77页 |
·主梁承载力补强加固要点 | 第77-81页 |
·增大(恢复)截面法 | 第78-79页 |
·粘贴钢板法 | 第79-80页 |
·施加体外预应力法 | 第80-81页 |
·墩台承载力补强加固要点 | 第81页 |
·支座更换要点 | 第81-82页 |
·耐久性加固要点 | 第82-86页 |
·火灾后桥梁耐久性加固的常用方法 | 第82-84页 |
·火灾后桥梁耐久性损伤与环境类别的综合分类 | 第84-86页 |
第五章 工程应用 | 第86-101页 |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火灾后损伤评估及加固实例 | 第86-93页 |
·工程背景 | 第86页 |
·火灾后桥梁检测 | 第86-88页 |
·损伤状态评估 | 第88-89页 |
·临时保通措施 | 第89页 |
·加固措施 | 第89-93页 |
·加固效果评估 | 第93页 |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火灾后损伤评估及加固实例 | 第93-99页 |
·工程背景 | 第93-94页 |
·火灾后桥梁检测 | 第94-95页 |
·计算模型 | 第95-97页 |
·损伤状态评估 | 第97页 |
·加固措施 | 第97-99页 |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结论 | 第101页 |
·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2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0-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