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3-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发展趋势 | 第15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5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面向对象的软件质量度量理论及其模型 | 第17-34页 |
·面向对象的软件质量度量理论 | 第17-21页 |
·软件质量度量 | 第17-20页 |
·面向对象的软件质量度量 | 第20-21页 |
·软件质量度量方法 | 第21-24页 |
·制定度量计划 | 第21页 |
·采集度量数据 | 第21-23页 |
·实施度量过程 | 第23页 |
·分析度量结果 | 第23-24页 |
·软件质量度量常用模型 | 第24-29页 |
·Boehm模型 | 第24-25页 |
·McCall模型 | 第25-27页 |
·ISO/IEC9126模型 | 第27-29页 |
·面向对象的软件质量度量常用方法 | 第29-32页 |
·MOOD度量方法 | 第29-31页 |
·C&K度量方法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面向对象软件质量量化度量模型 | 第34-49页 |
·度量指标体系 | 第34-37页 |
·相对方法内聚缺乏度(RLCOM) | 第34-35页 |
·类间响应(RFC) | 第35页 |
·消息传递耦合(MPC)的选择依据 | 第35-36页 |
·类间耦合(CBO) | 第36页 |
·继承树深度(DIT) | 第36页 |
·子类的个数(NOC) | 第36-37页 |
·改进的系统级C&K度量模型 | 第37-39页 |
·度量模型框架 | 第37页 |
·变量符号说明 | 第37-39页 |
·量化度量过程 | 第39-47页 |
·全局比较模块 | 第39页 |
·频数统计模块 | 第39-40页 |
·阈值调整模块 | 第40-42页 |
·聚类分析模块 | 第42-47页 |
·数据比较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面向对象软件质量量化度量模型的实验 | 第49-61页 |
·均值分析 | 第49页 |
·频数统计 | 第49页 |
·阈值调整和聚类分析 | 第49-59页 |
·相对方法内聚缺乏度RLCOM的度量结果 | 第49-51页 |
·类间响应RFC的度量结果 | 第51-53页 |
·消息传递耦合MPC的度量结果 | 第53-55页 |
·类间耦合CBO的度量结果 | 第55-56页 |
·继承树深度DIT的度量结果 | 第56-57页 |
·子类个数NOC的度量结果 | 第57-59页 |
·度量的初步结论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的检验和完善 | 第61-70页 |
·实验结果在Spring Framework软件中的检验 | 第61-66页 |
·Spring Framework2.5.5的度量结果 | 第61页 |
·软件改进分析 | 第61-66页 |
·实验结果在其他软件中的检验 | 第66-68页 |
·Spring Framework软件的改进建议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0-71页 |
·成果总结 | 第70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76页 |
附录A RLCOM频数统计数据(Spring Framework) | 第76-78页 |
附录B RFC频数统计数据(Spring Framework) | 第78-80页 |
附录C MPC频数统计数据(Spring Framework) | 第80-82页 |
附录D CBO、DIT、NOC频数统计数据(Spring Framework)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