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论文背景及目的 | 第10-11页 |
| ·论文的工作 | 第11-12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2-13页 |
| 第2章 室外大型社会活动的内涵及其拥挤踩踏事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室外大型社会活动的内涵 | 第13-15页 |
| ·室外大型社会活动的定义 | 第13页 |
| ·室外大型社会活动的特点 | 第13-15页 |
| ·拥挤踩踏事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5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 第3章 拥挤踩踏事故统计分析 | 第17-33页 |
| ·拥挤踩踏事故统计 | 第17-25页 |
| ·人群聚集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统计分析的作用 | 第17页 |
| ·人群聚集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统计 | 第17-20页 |
| ·空间分析 | 第20-23页 |
| ·时间分析 | 第23-24页 |
| ·拥挤踩踏事故过程分析 | 第24-25页 |
| ·室外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特点 | 第25-27页 |
| ·拥挤踩踏事故的共性 | 第25-26页 |
| ·室外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特殊性 | 第26-27页 |
| ·室外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成因 | 第27-33页 |
| ·事故因果连锁论 | 第27-28页 |
| ·室外社会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的因果连锁论 | 第28-30页 |
| ·北京密云拥挤踩踏事故分析 | 第30-33页 |
| 第4章 人群控制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33-48页 |
| ·活动现场安全容纳量 | 第33-36页 |
| ·连续人群流动模型 | 第36-38页 |
| ·理论最大人群密度 | 第38-43页 |
| ·影响系数的确定 | 第43-48页 |
|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 第43-46页 |
| ·影响活动现场人员安全容纳量和人群密度的因素 | 第46-48页 |
| 第5章 沈阳皇寺庙会实例研究 | 第48-59页 |
| ·皇寺庙会概述 | 第48-51页 |
| ·皇寺庙会概况 | 第48页 |
| ·皇寺庙会现场分析 | 第48-51页 |
| ·活动现场影响系数的确定 | 第51-56页 |
| ·现场安全容量分析 | 第56-57页 |
| ·拥挤踩踏事故高发区分析 | 第57-59页 |
| 第6章 预防与控制室外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的对策 | 第59-65页 |
| ·技术对策 | 第59-60页 |
| ·教育对策 | 第60页 |
| ·管理对策 | 第60-65页 |
| ·组织管理对策 | 第61-62页 |
| ·人群管理对策 | 第62-63页 |
| ·场地管理对策 | 第63页 |
| ·信息管理对策 | 第63-64页 |
| ·应急管理对策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