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释题 | 第10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4页 |
·社会的发展背景 | 第10页 |
·城市居住区的发展背景 | 第10-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概述 | 第13-14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 第16页 |
·理论研究 | 第16页 |
·实例考察分析 | 第16页 |
·直接审慎的观察 | 第16页 |
·系统地观察环境行为 | 第16页 |
·访问调查 | 第16页 |
·论文研究的框架结构 | 第16-18页 |
2 环境行为心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39页 |
·普通心理学知识 | 第18-21页 |
·感觉 | 第18-19页 |
·知觉 | 第19-21页 |
·认知 | 第21页 |
·环境认知 | 第21-31页 |
·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 | 第21-27页 |
·城市意象和空间指认 | 第27-31页 |
·环境行为 | 第31-39页 |
·拥挤 | 第31-33页 |
·私密性 | 第33-35页 |
·领域性 | 第35-37页 |
·个人空间 | 第37-39页 |
3 基于城市居住区居民心理行为需求的景观设计应用 | 第39-78页 |
·城市居住区居民心理行为需求分析 | 第39-51页 |
·居住区居民的基本心理行为需求 | 第39-43页 |
·居住区居民的行为特征 | 第43-49页 |
·特殊人群心理行为需求 | 第49-51页 |
·基于城市居住区居民心理行为的设计策略 | 第51-58页 |
·满足居民安全性的设计策略 | 第51页 |
·满足居住舒适性的设计策略 | 第51-53页 |
·满足居民私密性的设计策略 | 第53-54页 |
·满足居民领域性的设计策略 | 第54-55页 |
·满足居民社会交往的设计策略 | 第55-56页 |
·满足住区儿童和老年人需求的设计策略 | 第56-58页 |
·满足城市居住区居民行为心理需求的景观设计元素 | 第58-70页 |
·绿化种植景观 | 第58-61页 |
·道路景观 | 第61-63页 |
·场所景观 | 第63-65页 |
·水景景观 | 第65-66页 |
·硬质景观 | 第66-68页 |
·庇护性景观 | 第68-69页 |
·模拟化景观 | 第69页 |
·高视点景观 | 第69页 |
·照明景观 | 第69-70页 |
·基于环境行为心理需求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探讨 | 第70-78页 |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 第70-72页 |
·综合设计过程 | 第72-73页 |
·基于环境行为心理的居住区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 | 第73-78页 |
4 基于环境行为心理的居住区设计实例分析—以扬州天和国际住宅区为例 | 第78-86页 |
·设计定位 | 第79页 |
·总体设计 | 第79页 |
·局部设计 | 第79-82页 |
·植物设计 | 第82-83页 |
·铺装设计 | 第83页 |
·VI 设计 | 第83-84页 |
·设计总结 | 第84-86页 |
5 结语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详细摘要 | 第89-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