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微柱液相色谱 | 第8-13页 |
·发展概况 | 第8-9页 |
·分类和命名 | 第9页 |
·系统组成 | 第9-13页 |
·输液系统 | 第9-10页 |
·进样系统 | 第10页 |
·检测系统 | 第10-12页 |
·柱系统 | 第12-13页 |
·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速率理论 | 第13-14页 |
·管壁效应 | 第14页 |
·柱外效应 | 第14-15页 |
·色谱稀释效应 | 第15页 |
·联用技术 | 第15-16页 |
·应用 | 第16页 |
·生化分析 | 第16页 |
·食品分析 | 第16页 |
·环境检测 | 第16页 |
·本论文的工作 | 第16-18页 |
2 微柱液相色谱系统的构建与评价 | 第18-37页 |
·实验设备及样品 | 第18-1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8页 |
·标准样品 | 第18-19页 |
·微柱液相色谱系统的构建 | 第19-27页 |
·连接管路对色谱参数的影响 | 第19-21页 |
·管路体积对柱效和不对称度的影响 | 第19-20页 |
·管路内径对柱效和不对称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色谱柱内径对分离的影响 | 第21页 |
·相同流量下分析比较 | 第21页 |
·相同线速度下分析比较 | 第21页 |
·检测器性能考察 | 第21-25页 |
·被测检测器检测池的结构特点 | 第22页 |
·噪声测试 | 第22-23页 |
·灵敏度和线性相关性 | 第23页 |
·线性范围 | 第23-24页 |
·不同检测池对色谱参数的影响 | 第24-25页 |
·进样阀性能考察 | 第25-26页 |
·不同进样阀对色谱参数的影响 | 第25-26页 |
·定量管内径对色谱参数的影响 | 第26页 |
·微柱液相色谱系统的构建 | 第26-27页 |
·微柱液相色谱系统评价 | 第27-36页 |
·流量测试 | 第27-30页 |
·测试方法 | 第27-28页 |
·称重法测试结果 | 第28页 |
·体积法测试结果 | 第28-30页 |
·系统稳定性测试 | 第30-31页 |
·梯度洗脱重复性 | 第31-34页 |
·台阶梯度重复性 | 第32-33页 |
·线性梯度重复性 | 第33页 |
·梯度洗脱重复性 | 第33-34页 |
·改装检测器与Wellchrom Knauer检测器比较 | 第34-35页 |
·与常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比较 | 第35-36页 |
·相同线速度下分析 | 第35-36页 |
·相同流量下分析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3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微柱液相色谱方法发展 | 第37-45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7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7-38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38页 |
·乳与乳制品前处理 | 第38页 |
·蛋白粉前处理 | 第38页 |
·色谱条件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三聚氰胺标准品色谱图 | 第39页 |
·分析系统重复性考察 | 第39-40页 |
·线性相关性实验 | 第40-41页 |
·检测限与定量限 | 第41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41-42页 |
·方法稳定性实验 | 第42-43页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4 食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微柱液相色谱方法发展 | 第45-53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5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45-46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色谱条件 | 第46-47页 |
·标准品重复性实验 | 第47-48页 |
·线性相关性实验 | 第48页 |
·最小检测限和最小定量限 | 第48-49页 |
·方法准确性实验 | 第49-50页 |
·方法稳定性实验 | 第50页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50-51页 |
·不同内径色谱柱分析比较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5 微柱液相色谱系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53-5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3页 |
·夏枯草成分的分离 | 第53-55页 |
·16种多环芳烃的分离 | 第55页 |
·腐胺等四种生物胺的分离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6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