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页 |
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7-8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8-9页 |
第一章 可转换债券概述 | 第9-20页 |
第一节 可转换债券的定义、基本条款和类型 | 第9-12页 |
1、可转换债券的定义与基本特性 | 第9-10页 |
2、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和条款 | 第10-12页 |
3、可转换债券的主要类型 | 第12页 |
第二节 海外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和现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基于公司市场价值的定价模型(结构模型) | 第14-15页 |
2、基于股票价格的定价模型(简化模型) | 第15-17页 |
3、对可转换债券的实证研究 | 第17-18页 |
4、我国可转换债券的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 第20-28页 |
第一节 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可转换债券融资差异分析 | 第23-25页 |
1、发行动机的差异 | 第23页 |
2、发行主体的差异 | 第23-24页 |
3、发行方式的差异 | 第24-25页 |
4、发行品种的差异 | 第25页 |
第三节 国内外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分析 | 第25-28页 |
1、债券条款的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2、转股条款的比较分析 | 第26页 |
3、赎回条款的比较分析 | 第26-27页 |
4、回售条款和转股价格特别向下修正条款的比较分析 | 第27页 |
5、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公司或有价值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 | 第28-35页 |
第一节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 | 第29-35页 |
1、公司价值的估值模型 | 第29-30页 |
2、边界条件 | 第30页 |
3、递归算法 | 第30-31页 |
4、公司和债券持有者的决策 | 第31-33页 |
5、利息和现金股利的支付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的实证研究 | 第35-44页 |
第一节 我国可转换债券价格的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1、利息因素 | 第35页 |
2、风险因素 | 第35页 |
3、分红因素 | 第35-36页 |
4、制度和政策因素 | 第36页 |
第二节 样本的选择及模型参数估计 | 第36-40页 |
1、样本选择 | 第36-37页 |
2、建立模型 | 第37-38页 |
3、参数估计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0-44页 |
1、实证结果 | 第40-41页 |
2、对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差异的分析 | 第41-43页 |
3、对上市首日可转债价格高估的分析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 第44-48页 |
第一节 我国可转债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1、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异常现象 | 第44页 |
2、我国可转换债券触发性条款的缺陷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前景 | 第46-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