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我国网络传播中的网民议程设置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概述第8-12页
 第一节 选题来源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9-10页
 第三节 创新点和研究意义第10页
 第四节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10-11页
 第五节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二章 网络传播中的网民议程设置的产生和含义第12-15页
 第一节 网民议程设置产生的背景第12-13页
 第二节 议程设置理论的改变和网民议程设置的含义第13-15页
第三章 网民议程设置的过程第15-27页
 第一节 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过程——网民作用的凸现第18-20页
 第二节 网民议程设置的过程——网民作用的升级第20-24页
 第三节 网络媒体议程与网民议程设置的对比分析第24-27页
第四章 网民议程设置的现实意义第27-31页
 第一节 网民议程设置对网民自身的作用第27-28页
 第二节 网民议程设置(网民)对媒体议程设置的作用第28-29页
 第三节 网民议程设置发挥了民意表达作用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第29-30页
 第四节 网民议程设置实现了小众和相对弱势群体的话语权,草根文化挑战精英文化第30-31页
第五章 网民议程设置的局限性第31-33页
 第一节 网民议程设置的行为主体——网民自身的局限性第31页
 第二节 网民议程设置信息来源的局限性第31-32页
 第三节 网民议程设置传播空间的局限性第32-33页
第六章 网民议程设置的负面影响第33-35页
 第一节 “把关人”角色弱化,难以对舆论进行及时引导第33-34页
 第二节 网民议程设置会造成非理性和偏激化倾向第34-35页
第七章 网民议程设置的规范和调整第35-40页
 第一节 规范网络论坛的制度第35-36页
 第二节 强化网络“把关人”的作用第36-37页
 第三节 培养网民中间的“草根领袖”第37-38页
 第四节 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和自身道德修养,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第38-40页
总结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形态比较分析研究
下一篇:从2008年《人民日报》头版新闻照片看灾难事件中的党报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