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 第15-17页 |
·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15-16页 |
·循环经济的特点 | 第16-17页 |
·农村循环经济及其作用 | 第17-19页 |
第三章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 第19-33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 | 第19-21页 |
·西安农村经济发展及资源环境现状 | 第21-25页 |
·西安农村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资源环境概况 | 第22-25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 第25-27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 第27-30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 第28-30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难点分析 | 第30-33页 |
第四章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因分析 | 第33-41页 |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分析 | 第33-35页 |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推动力 | 第33-34页 |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内部原动力 | 第34页 |
·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 第34-35页 |
·循环经济理论先进性的分析 | 第35-38页 |
·循环经济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 | 第35-36页 |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变革 | 第36-37页 |
·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同一性 | 第37页 |
·循环经济的市场和宏观调控 | 第37-38页 |
·循环经济发展基于区域层面产生的效益分析 | 第38-41页 |
·经济效益 | 第38页 |
·环境效益 | 第38-39页 |
·社会效益 | 第39-41页 |
第五章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推进思路 | 第41-50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 | 第41-44页 |
·发展的指导思想 | 第41页 |
·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41-42页 |
·发展的方向 | 第42页 |
·发展的主要指标 | 第42-44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思路 | 第44-50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 | 第44-46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思路 | 第46-47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 第47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 第47-50页 |
第六章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机制 | 第50-72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推进机制 | 第50-58页 |
·生态型农业 | 第50-54页 |
·生态型工业 | 第54-55页 |
·绿色服务业 | 第55-57页 |
·发展“静脉产业”和环保产业 | 第57-58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机制 | 第58-72页 |
·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推进机制 | 第58-66页 |
·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机制 | 第66-72页 |
第七章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及保障措施 | 第72-79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 第72-76页 |
·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 第72页 |
·循环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为对策 | 第72-73页 |
·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 | 第73-75页 |
·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分析 | 第75-76页 |
·西安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 第76-79页 |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 | 第76页 |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政策引导 | 第76-77页 |
·健全标准体系,强化监督管理 | 第77页 |
·积极试点推广,建立循环经济试点新机制 | 第77-79页 |
结束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