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免疫活性因子的制备及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奶牛乳房炎非抗生素疗法研究进展第9-18页
   ·乳腺的免疫学机制第9-12页
     ·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第9-11页
       ·物理屏障作用第9-10页
       ·乳汁中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第10-11页
       ·乳腺中的其他非特异性免疫成分第11页
     ·特异性免疫机制第11-12页
       ·细胞免疫应答第11页
       ·体液免疫应答第11-12页
   ·非抗生素法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法第12-17页
     ·加强管理,预防疾病发生第12-13页
     ·营养疗法第13页
     ·物理疗法第13-14页
       ·冷敷、热敷及涂擦刺激剂法第13页
       ·按摩法第13页
       ·红外线法第13页
       ·超声波法第13页
       ·激光法第13页
       ·异物刺激疗法第13-14页
     ·外科疗法第14页
     ·化学药物疗法第14页
       ·碳酸氢钠及消毒剂乳室灌注疗法第14页
       ·抗寄生虫药物疗法第14页
       ·普鲁卡因封闭疗法第14页
       ·酵母糖Poly-x(yeast sugar Poly-x)注射疗法第14页
     ·中兽医疗法第14-15页
     ·中西结合疗法第15页
     ·生物学疗法第15-17页
       ·水蛭疗法第15页
       ·疫苗防治第15页
       ·抗体治疗第15-16页
       ·溶菌酶及活性蛋白酶疗法第16页
       ·免疫活性因子疗法第16-17页
   ·小结与展望第17-18页
第二章 免疫活性因子的制备及安全性和活性检验第18-23页
   ·材料和方法第18-20页
     ·材料第18-19页
       ·仪器第18页
       ·试剂及材料第18-19页
       ·实验动物第19页
     ·方法第19-20页
       ·透析法制备免疫活性因子第19页
       ·理化性质检验第19页
       ·安全性检验第19页
       ·免疫活性因子对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吞噬功能及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第19-20页
   ·结果与分析第20-22页
     ·物理性状第20页
     ·理化性质第20页
     ·安全性检验第20-22页
       ·毒性试验第20页
       ·热源检验第20页
       ·免疫活性因子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第20-21页
       ·免疫活性因子对小鼠吞噬性白细胞吞噬功能及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第21-22页
   ·讨论第22-23页
第三章 免疫活性因子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试验第23-30页
   ·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材料第23页
       ·实验动物第23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3页
     ·方法第23-26页
       ·CMT 隐性乳房炎诊断液的制备第23-24页
       ·隐性乳房炎的诊断的机理、方法及判定标准第24页
       ·试验分组第24页
       ·给药方法及剂量第24页
       ·治愈牛乳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第24-25页
       ·治疗前后奶牛产奶量的变化统计第25页
       ·疗效判定第25-26页
   ·结果与分析第26-28页
     ·免疫活性因子及抗生素治疗奶牛乳隐性房炎效果第26页
       ·三原县偃北牛场治疗试验第26页
       ·西安市阎良区红星奶牛场治疗试验第26页
     ·抗生素残留统计第26页
       ·三原县偃北牛场愈后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统计第26页
       ·西安市阎良区红星奶牛场愈后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统计第26页
     ·愈后各组奶牛产奶量的变化第26-28页
       ·三原县偃北牛场患隐性乳房炎奶牛治疗过程中及愈后日平均产奶量统计第26页
       ·阎良区红星奶牛场患隐性乳房炎奶牛治疗过程中及愈后日平均产奶量统计第26-28页
   ·讨论第28-30页
结论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致谢第33-34页
作者简介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瘟、口蹄疫与蓝耳病疫苗单独和联合免疫后猪体抗体水平的变化
下一篇:渭南地区蛋鸡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