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内核架构的实时虚拟化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缩略语表 | 第8-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表格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背景介绍 | 第11-12页 |
·设计目标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软硬件平台 | 第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虚拟化技术 | 第17-29页 |
·概述 | 第17-19页 |
·虚拟化 | 第17页 |
·虚拟机 | 第17-18页 |
·虚拟机管理器 | 第18-19页 |
·软件虚拟化技术 | 第19-23页 |
·指令特权等级的迁移 | 第20-21页 |
·二进制代码转译 | 第21-22页 |
·泛虚拟化 | 第22页 |
·内存的虚拟化技术 | 第22-23页 |
·硬件虚拟化技术 | 第23-26页 |
·虚拟化指令增强技术 | 第23-25页 |
·内存虚拟化加速技术 | 第25-26页 |
·其他硬件虚拟化技术 | 第26页 |
·当代虚拟机环境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微内核操作系统 | 第29-38页 |
·概述 | 第29-32页 |
·微内核操作系统的定义 | 第29页 |
·微内核操作系统的系统架构 | 第29-30页 |
·微内核操作系统的系统特性 | 第30-32页 |
·L4 微内核操作系统 | 第32-37页 |
·L4 微内核系列 | 第32-34页 |
·L4 的系统架构 | 第34-35页 |
·L4 的内核功能 | 第35-36页 |
·Fiasco 微内核实例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系统架构的设计 | 第38-52页 |
·系统架构分析 | 第38-46页 |
·基于软件层次的分析 | 第38-40页 |
·基于技术手段的分析 | 第40-44页 |
·基于硬件平台的分析 | 第44-46页 |
·系统架构设计 | 第46-51页 |
·系统的层次与结构 | 第46-48页 |
·内核态虚拟机描述 | 第48-49页 |
·用户态虚拟机管理器 | 第49-50页 |
·虚拟机接口协议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系统功能的分析 | 第52-58页 |
·系统功能的划分 | 第52页 |
·资源的虚拟化方法 | 第52-54页 |
·处理器的虚拟化 | 第54-55页 |
·内存的虚拟化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VCPU 线程的设计与实现 | 第58-80页 |
·Intel VT-x 技术 | 第58-61页 |
·L4 的线程机制 | 第61-66页 |
·L4 线程的组成结构 | 第61-63页 |
·L4 的线程控制块 | 第63-65页 |
·L4 线程的运行与切换 | 第65-66页 |
·VCPU 线程 | 第66-74页 |
·对L4 线程的扩展 | 第66-67页 |
·VMCS 数据结构的控制 | 第67-69页 |
·VMCS 数据结构的访问 | 第69-70页 |
·VT-x 的初始化 | 第70-72页 |
·VCPU 线程的创建 | 第72-73页 |
·VCPU 线程的调度 | 第73-74页 |
·VM-Exit 处理程序 | 第74-76页 |
·内核事件 | 第75页 |
·管理器事件 | 第75页 |
·外部事件 | 第75-76页 |
·虚拟机事件协议 | 第76-78页 |
·请求消息 | 第77页 |
·回复消息 | 第77-78页 |
·对VCPU 的异步访问 | 第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7章 虚拟机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 第80-89页 |
·L4 的内存管理 | 第80-82页 |
·授予操作 | 第81页 |
·映射操作 | 第81页 |
·回收操作 | 第81页 |
·Fpage 结构 | 第81-82页 |
·虚拟机的物理内存管理 | 第82-85页 |
·虚拟机物理内存的创建 | 第82-83页 |
·虚拟机物理内存的属性 | 第83-84页 |
·虚拟机物理内存的控制与访问 | 第84-85页 |
·影子页表 | 第85-88页 |
·影子页表的工作机制 | 第85-86页 |
·影子页表的数据同步 | 第86-87页 |
·影子页表的L4 实现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2页 |
·总结 | 第89页 |
·展望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9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