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及动机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范围及限制 | 第12-13页 |
·研究范围 | 第12页 |
·研究限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及流程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流程 | 第13-14页 |
第2章 保理业务概述 | 第14-29页 |
·保理业务之定义与操作流程 | 第14-20页 |
·保理业务之定义 | 第14-16页 |
·保理业务之操作流程 | 第16-20页 |
·保理业务之功能 | 第20-22页 |
·账款管理功能 | 第20-21页 |
·融资功能 | 第21页 |
·担保功能 | 第21-22页 |
·保理业务之類型 | 第22-26页 |
·保理业务之分類 | 第22-23页 |
·无偿还请求权型与有偿还请求权型 | 第23-24页 |
·预付型与到期给付型 | 第24页 |
·通知型与不通知型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保理业务与其它业务之比较 | 第26-29页 |
·保理业务与出口票据贴现业务之比较 | 第26-27页 |
·保理业务与出口保险业务之比较 | 第27-29页 |
第3章 F 银行保理业务发展现状 | 第29-55页 |
·F 银行简介 | 第29-34页 |
·F 银行特殊的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F 银行客户群体介绍 | 第31-33页 |
·F 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 第33-34页 |
·F 银行保理业务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 第34-44页 |
·既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 第35-37页 |
·潜在竞争者威胁 | 第37-38页 |
·替代产品的威胁 | 第38-40页 |
·供货商的议价能力 | 第40-42页 |
·顾客的议价能力 | 第42-44页 |
·F 银行保理业务介绍 | 第44-55页 |
·F 银行保理业务发展的环境背景 | 第44-47页 |
·F 银行发展保理业务的组织分工 | 第47-49页 |
·F 银行保理业务操作流程 | 第49-50页 |
·F 银行保理业务的现况 | 第50-51页 |
·F 银行发展保理业务的案例介绍 | 第51-55页 |
第4章 F 银行保理业务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 第55-63页 |
·F 银行保理业务发展的有利因素 | 第55-60页 |
·F 银行战略结盟银行的专业背景 | 第55-56页 |
·F 银行积极拓展国内保理业务 | 第56页 |
·年轻专业化团队与学习型组织 | 第56-58页 |
·买受商集团额度上限合并控管 | 第58-59页 |
·产业链式上下游企业交易模式改变产生的大量融资需求 | 第59页 |
·市场关注银行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的增长 | 第59-60页 |
·F 银行保理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 | 第60-63页 |
·产业链下游订单移转快速 | 第60-61页 |
·中国国内大型买受商的崛起 | 第61页 |
·保理业务买受商上限金额的限制与发展局限性 | 第61-62页 |
·电子化平台操作的局限性系统 | 第62-63页 |
第5章 对F 银行发展保理业务发展的建议 | 第63-68页 |
·保理业务授信流程改进与简化 | 第63-66页 |
·业务操作模式改进 | 第63-64页 |
·持续建立“分散经营、统一管理”的操作与管理模式 | 第64-65页 |
·降低客户申请保理业务的条件 | 第65-66页 |
·发展国内买受商上限的可行性 | 第66-67页 |
·中资企业部的扩编 | 第66页 |
·透过FCI 寻求国内保理商合作 | 第66-67页 |
·诈欺风险的控制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件一交易流程查核报告书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