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落叶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森林生物量研究现状 | 第7-15页 |
| ·森林生物量的内涵 | 第7-8页 |
|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方法 | 第8页 |
| ·遥感模型估测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 | 第8-14页 |
| ·林分调查因子模型估测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2 试验区概况 | 第18-20页 |
| ·试验区位置分布 | 第18页 |
| ·试验区地形地貌 | 第18页 |
| ·试验区气候 | 第18-19页 |
| ·试验区森林植被类型 | 第19-20页 |
| 3 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20-25页 |
| ·样地数据采集 | 第20-21页 |
| ·样地设置 | 第20页 |
| ·生物量采集 | 第20-21页 |
| ·林分因子数据调查 | 第21页 |
| ·遥感数据及地图信息获取 | 第21-25页 |
| ·TM影像的预处理 | 第22页 |
| ·植被的遥感指数计算 | 第22-23页 |
| ·植被的监督分类 | 第23-25页 |
| 4 生物量估测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25-33页 |
| ·生物量模型 | 第25-26页 |
| ·生物量模型类型 | 第25页 |
| ·生物量模型评价指标 | 第25-26页 |
| ·林分因子线性模型 | 第26-28页 |
| ·林分因子自变量分析 | 第26-27页 |
| ·林分因子模型拟合 | 第27-28页 |
| ·模型评价与分析 | 第28页 |
| ·遥感因子线性模型 | 第28-31页 |
| ·遥感因子自变量分析 | 第28-29页 |
| ·遥感因子模型拟合 | 第29-30页 |
| ·模型评价与分析 | 第30-31页 |
| ·非线性模型 | 第31-33页 |
| ·非线性模型自变量分析 | 第31页 |
| ·非线性模型拟合 | 第31-32页 |
| ·模型评价与分析 | 第32-33页 |
| 5 三种模型生物量估测效果对比与分析 | 第33-39页 |
| ·两种线性模型检验效果对比 | 第33-35页 |
| ·线性与非线性模型检验效果对比 | 第35-36页 |
| ·三种模型的不相容性 | 第36-37页 |
| ·模型碳储量估测 | 第37-39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39-44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讨论与问题 | 第40-42页 |
| ·讨论 | 第40-41页 |
| ·问题 | 第41-42页 |
| ·研究展望与应用趋势 | 第42-44页 |
| ·林木树根生物量监测新手段 | 第42-43页 |
| ·生物量估测计算模块建设 | 第43-44页 |
| 附表 | 第44-47页 |
| 附图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个人简介 | 第53-54页 |
| 导师简介 | 第54-55页 |
| 论文支撑项目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