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遗址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及预报模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图件目录 | 第10-12页 |
表格目录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17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案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2 温度在土遗址风化中的作用 | 第17-23页 |
·土遗址概况 | 第17-19页 |
·我国土遗址概况 | 第17-18页 |
·我国主要土遗址的类型 | 第18-19页 |
·土遗址病害及成因 | 第19-22页 |
·风蚀破坏 | 第19-20页 |
·雨蚀破坏 | 第20-21页 |
·墙体冲沟发育及开裂坍塌 | 第21页 |
·夯土墙面片状剥离 | 第21-22页 |
·风化破坏 | 第22页 |
·人为破坏 | 第22页 |
·温度在土遗址风化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3 土遗址表面温度现场监测 | 第23-42页 |
·监测地点 | 第23-34页 |
·地理位置 | 第23-25页 |
·气候特征 | 第25-26页 |
·遗址现状 | 第26-29页 |
·遗址土工程地质性质 | 第29-34页 |
·监测仪器 | 第34-39页 |
·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技术参数 | 第36-38页 |
·技术特点 | 第38-39页 |
·监测方法 | 第39-40页 |
·监测时间的选择 | 第39-40页 |
·监测区域的选择 | 第40页 |
·监测位置 | 第40页 |
·温度数据提取 | 第40-42页 |
4 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42-49页 |
·监测结果 | 第43-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5 土遗址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49-61页 |
·夯土建筑遗址表面温度变化规律 | 第49-54页 |
·一天内温度变化规律 | 第51-52页 |
·夏、冬季温度变化规律 | 第52-54页 |
·空间分布规律 | 第54页 |
·垛泥建筑遗址表面温度变化规律 | 第54-59页 |
·一天内温度及夏、冬季温度变化规律 | 第56页 |
·空间分布规律 | 第56-59页 |
·PS加固对交河故城土遗址表面温度变化的影响 | 第59-61页 |
6 土建筑遗址表面温度预报 | 第61-64页 |
·夯土建筑遗址表面温度预报模型 | 第61-64页 |
·墙体表面最高温度模型 | 第61-63页 |
·墙体表面最低温度模型 | 第63-64页 |
·模型验证及推广 | 第64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