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2-26页 |
·引言 | 第12页 |
·差异表达基因克隆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MRNA 差异显示技术 | 第12-14页 |
·CDNA 代表性差异分析 | 第14页 |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 第14-15页 |
·CDNA 微阵列杂交技术 | 第15-16页 |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 | 第16-17页 |
·RNA 指纹技术 | 第17页 |
·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转录因子的种类 | 第17-19页 |
·转录因子的作用特点 | 第19-20页 |
·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 第20-22页 |
·转录辅激活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转录辅激活因子的作用机制 | 第22-23页 |
·MBF1 转录辅激活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23页 |
·生物信息学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生物信息学的概念与发展 | 第23-24页 |
·生物信息学在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6-38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供试材料 | 第26页 |
·供试菌株 | 第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试剂盒 | 第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8页 |
·抑制性差减CDNA 文库的筛选及测序分析 | 第27页 |
·长花柱突变体温敏候选基因的确定 | 第27-29页 |
·温敏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29-31页 |
·番茄LEMBF1 基因MRNA 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1-35页 |
·番茄LEMBF1 基因组DNA 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5-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9页 |
·BLASTN、BLASTX 比对及ESTS 序列的分类 | 第38-42页 |
·总RNA 提取结果 | 第42-44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 第43页 |
·总RNA 浓度及纯度检测 | 第43-44页 |
·温敏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4-49页 |
·EIF-5A 的表达分析 | 第44-45页 |
·PME 的表达分析 | 第45-47页 |
·LEMBF1 的表达分析 | 第47-49页 |
·LEMBF1 基因MRNA 序列的克隆 | 第49-55页 |
·反转录CDNA 及PCR 扩增 | 第49-50页 |
·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和纯化 | 第50页 |
·转化重组菌的鉴定筛选 | 第50-51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51-52页 |
·LEMBF1 的MRNA 序列分析 | 第52页 |
·LEMBF1 的同源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 第52-55页 |
·LEMBF1 基因组DNA 序列的克隆 | 第55-59页 |
·DNA 的提取及完整性检测 | 第55页 |
·LEMBF1 的PCR 扩增 | 第55-56页 |
·重组菌的筛选及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56-57页 |
·LEMBF1 的基因组DNA 序列分析 | 第57-59页 |
4. 讨论 | 第59-66页 |
·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的筛选及其EST 序列分析 | 第59-62页 |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类基因 | 第59-60页 |
·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类基因 | 第60页 |
·转录调控相关基因 | 第60-61页 |
·信号转导类基因 | 第61页 |
·次生代谢相关基因 | 第61-62页 |
·其它基因 | 第62页 |
·番茄T431 温敏候选基因分析 | 第62-64页 |
·EIF-5A 基因的作用分析 | 第62-63页 |
·PME 基因的作用分析 | 第63-64页 |
·LEMBF1 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64页 |
·今后研究方向 | 第64-66页 |
5.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