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东南隆起区中浅层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2页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二、油气成藏研究现状第9-10页
 三、论文研究内容第10页
 四、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0-11页
 五、完成主要工作量第11-12页
第一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第12-16页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12页
   ·构造分区及演化第12-14页
     ·构造分区第12-13页
     ·东南隆起区构造演化第13-14页
   ·地层分布概况第14-15页
   ·研究区勘探概况第15-16页
第二章 中浅层层序地层格架建立及沉积特征第16-27页
   ·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第16-21页
     ·层序界面识别第16-19页
     ·层序格架的建立第19-20页
     ·中浅层层序地层格架特征第20-21页
   ·研究区沉积特征第21-27页
     ·沉积体系空间展布特征第21-24页
     ·中浅层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演化与沉积模式第24-27页
第三章 烃源岩评价第27-42页
   ·烃源岩分布特征第27-31页
     ·青山口组暗色泥岩分布特征第27-28页
     ·登娄库组组暗色泥岩分布特征第28-29页
     ·营城组暗色泥岩分布特征第29-30页
     ·沙河子组暗色泥岩分布特征第30-31页
   ·烃源岩地化特征第31-35页
     ·青山口组烃源岩地化特征第31-32页
     ·登娄库组烃源岩地化特征第32-33页
     ·营城组烃源岩地化特征第33-34页
     ·沙河子组烃源岩地化特征第34-35页
   ·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第35-41页
     ·青山口组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第35-36页
     ·登娄库组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第36-38页
     ·营城组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第38-39页
     ·沙河子组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第39-41页
   ·烃源岩评价综述第41-42页
第四章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第42-55页
   ·储盖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第42-50页
     ·储层特征第42-47页
     ·盖层特征第47-48页
     ·生储盖组合划分第48-50页
   ·典型油气藏特征第50-51页
     ·大房身构造油气藏特征第50页
     ·四家子构造油气藏特征第50-51页
   ·油气成藏模式第51-53页
     ·原生油气成藏模式第52-53页
     ·次生油气成藏模式第53页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第53-55页
     ·中浅层原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第53-54页
     ·中浅层次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第54-55页
第五章 有利区带优选第55-70页
   ·油气成藏系统划分第55-60页
     ·浅部成藏系统第55-57页
     ·中部成藏系统第57页
     ·深部成藏系统第57-60页
   ·有利区带优选第60-70页
     ·中浅层原生油气藏形成有利区带优选第60-62页
     ·中浅层次生油气藏形成有利区带优选第62-66页
     ·东南隆起区中浅层有利区带优选第66-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详细摘要第76-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敖南油田敖21区块葡萄花层油水层判别技术研究
下一篇:辽河断陷东部凹陷欧利坨子油田沙三段沉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