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同步电机论文

新型双层绕组无铁心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研究意义与背景第11-12页
    1.2 无铁心永磁同步直线电机(IPMLSM)第12-17页
        1.2.1 特点第12页
        1.2.2 IPMLSM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推力密度提升方法第14-17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DW-IPMLSM的运行原理与数学模型第19-29页
    2.1 DW-IPMLSM的运行原理第19-20页
    2.2 DW-IPMLSM的拓扑结构第20页
    2.3 DW-IPMLSM的数学模型第20-24页
        2.3.1 磁链方程第21-23页
        2.3.2 电压方程第23-24页
        2.3.3 电磁推力方程第24页
    2.4 线圈模型第24-28页
        2.4.1 分布系数第25-27页
        2.4.2 短距系数第27-28页
        2.4.3 线圈系数第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DW-IPMLSM结构优化第29-40页
    3.1 结构参数设定第29-31页
    3.2 结构参数优化第31-35页
        3.2.1 需要优化的结构参数第31页
        3.2.2 优化目标第31-32页
        3.2.3 优化工具第32-33页
        3.2.4 优化结果第33-35页
    3.3 电机法向力分析第35-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DW-IPMLSM性能对比分析第40-54页
    4.1 对比模型结构参与数设定第40-43页
    4.2 四种绕组结构性能对比第43-53页
        4.2.1 绕组系数第44-46页
        4.2.2 空载磁链第46-48页
        4.2.3 空载反电动势第48-50页
        4.2.4 电机推力第50-52页
        4.2.5 对比总结第52-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DW-IPMLSM样机运动控制实验第54-72页
    5.1 驱动系统构成第54-56页
    5.2 无位置传感器算法第56-59页
    5.3 矢量控制双闭环设计第59-63页
        5.3.1 电流环设计第60-62页
        5.3.2 速度环设计第62-63页
    5.4 电机起动过程第63-64页
        5.4.1 初级定位第63页
        5.4.2 加速阶段第63-64页
    5.5 程序设计第64-65页
    5.6 样机实验结果第65-71页
        5.6.1 空载反电动势测量第66-67页
        5.6.2 电机推力测量第67-69页
        5.6.3 无位置传感器算法运动控制实验第69-71页
    5.7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聚合空调负荷提供运行备用的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
下一篇:考虑电网灵活性及运行风险的设备检修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