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我国白肋烟生产概况 | 第10页 |
1.2 我国白肋烟与美国白肋烟的质量差异 | 第10-11页 |
1.3 影响白肋烟品质的因素 | 第11-12页 |
1.4 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 | 第12-13页 |
1.4.1 品种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第12页 |
1.4.2 品种对烟叶产量的影响 | 第12-13页 |
1.4.3 生态条件下对烟草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13页 |
1.5 我国白肋烟育种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5.1 品种现状 | 第13-14页 |
1.5.2 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 | 第14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6页 |
2.3 试验农艺措施 | 第16页 |
2.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9页 |
2.4.1 生育期及农艺性状调查 | 第16页 |
2.4.2 烟草主要病害抗性人工接种鉴定和自然发病率情况调查 | 第16-17页 |
2.4.3 烟叶质量 | 第17-19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9-37页 |
3.1 生育期 | 第19-20页 |
3.2 植物学性状 | 第20-22页 |
3.3 农艺性状 | 第22-24页 |
3.4 主要病害抗性 | 第24-25页 |
3.5 经济性状 | 第25-28页 |
3.5.1 产量、产值 | 第25-28页 |
3.5.2 均价、上中等烟比例 | 第28页 |
3.6 烟叶质量 | 第28-37页 |
3.6.1 外观质量 | 第28-30页 |
3.6.2 内在化学成分 | 第30-34页 |
3.6.3 感官质量鉴定 | 第34-37页 |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7-39页 |
4.1 结论 | 第37-38页 |
4.2 讨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