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5-16页 |
前言 | 第16-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3页 |
第一章 适配体修饰共载法舒地尔和miR195纳米粒的构建及表征 | 第23-43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25-27页 |
1.1 实验设备与耗材 | 第25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25-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2.1 stearyl-HHHCRRRRRC的合成与表征 | 第27-29页 |
2.2 载法舒地尔的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 | 第29页 |
2.3 载miR195的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 | 第29页 |
2.4 共载法舒地尔和miR195共聚物纳米粒的表征 | 第29-31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3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1-38页 |
3.1 多肽共聚物的表征 | 第31-32页 |
3.2 载体材料ST21-H_3R_5-PEG的~1H-NMR鉴定结果 | 第32-33页 |
3.3 共载法舒地尔和miR195共聚物纳米粒的表征 | 第33-38页 |
4 讨论 | 第38-40页 |
5 小结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第二章 适配体修饰共载法舒地尔和miR195纳米粒抗肝癌作用体外评价 | 第43-66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44-46页 |
1.1 实验设备与耗材 | 第44-45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45-46页 |
1.3 细胞株 | 第4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6-53页 |
2.1 细胞复苏、培养、传代以及冻存 | 第46-47页 |
2.2 细胞摄取 | 第47-48页 |
2.3 细胞转染 | 第48-49页 |
2.4 入胞机制 | 第49页 |
2.5 细胞成管能力考察 | 第49-50页 |
2.6 划痕实验 | 第50页 |
2.7 纳米复合物对SK-hep-1细胞中VEGF、ROCK2蛋白抑制效果考察 | 第50-52页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52-5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3-60页 |
3.1 细胞摄取 | 第53-55页 |
3.2 体外基因表达效率的考察 | 第55-56页 |
3.3 入胞机制 | 第56-57页 |
3.4 细胞成管能力考察 | 第57-58页 |
3.5 划痕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3.6 体外基因干扰效率 | 第60页 |
4 讨论 | 第60-63页 |
5 小结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第三章 适配体修饰共载法舒地尔和miR195纳米粒抗肝癌作用体内评价 | 第66-77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67-68页 |
1.1 实验设备与耗材 | 第67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67-68页 |
1.3 细胞株 | 第68页 |
1.4 实验动物 | 第6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8-70页 |
2.1 细胞培养 | 第68页 |
2.2 SK-Hep-1荷瘤小鼠模型建立 | 第68-69页 |
2.3 纳米复合物在荷瘤裸鼠的体内分布 | 第69页 |
2.4 纳米复合物在荷瘤裸鼠的药效学评价 | 第69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69-7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0-73页 |
3.1 纳米复合物在荷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的分布 | 第70-71页 |
3.2 纳米复合物抗肝癌体内安全性及药效学评价 | 第71-73页 |
4 讨论 | 第73-75页 |
5 小结 | 第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全文总结 | 第77-80页 |
特色与创新 | 第80-81页 |
综述 | 第81-106页 |
适配体修饰的纳米粒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 第8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血管生成拟态及其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 第9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研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得的荣誉 | 第107-110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7页 |
参与科研项目 | 第107-108页 |
参加学术会议与交流 | 第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108-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