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10-16页 | 
| (一)选题来源 | 第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对媒介融合的研究 | 第11-12页 | 
| 2.对新媒体从业者的研究 | 第12页 | 
| 3.对职业心理的研究 | 第12-14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参与观察法 | 第14-15页 | 
| 2.深度访谈法 | 第15页 |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内蒙古日报社的人才需求变化 | 第16-22页 | 
| (一)内蒙古日报社的媒体融合状况 | 第16-19页 | 
| 1.媒介技术促使传统传播格局改变 | 第16-17页 | 
| 2.内蒙古日报社媒体融合历程 | 第17-19页 | 
| (二)内蒙古日报社的人才需求变化 | 第19-22页 | 
| 1.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 | 第19-21页 | 
| 2.传统媒体从业者转向新媒体领域 | 第21-22页 | 
| 二、内蒙古日报社新媒体从业者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 | 第22-27页 | 
| (一)微信编辑:“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 | 第22-23页 | 
| (二)微博编辑:“内蒙古日报”官方微博运营 | 第23-24页 | 
| (三)PC网页及移动客户端编辑:内蒙古新闻网及“内蒙古”客户端发布 | 第24-25页 | 
| (四)新闻记者:新闻采写策划及新媒体产品生产 | 第25-26页 | 
| (五)设计及技术人员:新媒体产品制作及系统维护 | 第26-27页 | 
| 三、内蒙古日报社新媒体从业者的职业心理现状 | 第27-48页 | 
| (一)内蒙古日报社新媒体从业者的职业认同 | 第28-35页 | 
| 1.从业缘起与动机:理想主义与现实选择并存 | 第28-31页 | 
| 2.职业情感与忠诚度:坚定与游离并存 | 第31-33页 | 
| 3.自我身份认同:有职业自豪感但受干扰 | 第33-35页 | 
| (二)内蒙古日报社新媒体从业者的角色压力 | 第35-38页 | 
| 1.工作内容带来的角色压力 | 第36页 | 
| 2.履行社会职责带来的角色压力 | 第36-37页 | 
| 3.角色模糊之困:我是谁? | 第37-38页 | 
| (三)内蒙古日报社新媒体从业者的职业倦怠现象 | 第38-48页 | 
| 1.情绪衰竭:新媒体从业者身心疲惫的现象 | 第39-42页 | 
| 2.疏离:两种情境下的疏离状态 | 第42-45页 | 
| 3.职业效能:对工作意义的怀疑 | 第45-48页 | 
| 四、传统媒体范围内新媒体从业者职业心理调适策略 | 第48-54页 | 
| (一)个人调适 | 第48-49页 | 
| 1.学会自我调节,明确工作意义 | 第48-49页 | 
| 2.主动学习新媒体技能,提升新媒体思维 | 第49页 | 
| (二)组织引导 | 第49-52页 | 
| 1.“以人为本”优化管理,创造良好组织氛围 | 第49-50页 | 
| 2.建立与新媒体相适应的绩效薪酬制度与奖励政策 | 第50页 | 
| 3.明确工作职责,提升工作参与性与自主性 | 第50-51页 | 
| 4.注重政治素质培养,加大新媒体培训力度 | 第51-52页 | 
| 5.推广新媒体平台,提升新媒体从业者工作价值感 | 第52页 | 
| (三)社会支持 | 第52-54页 | 
| 1.建立健全新媒体法律法规 | 第52-53页 | 
| 2.落实新媒体从业者职业资格证发放 | 第53-54页 | 
| 结语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