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宏观背景 | 第10页 |
1.1.2 微观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生态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 第12页 |
1.3.2 韧性的概念及应用 | 第12-13页 |
1.3.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 第13-14页 |
1.3.4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 | 第14-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5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24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人地关系理论 | 第18页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页 |
2.1.3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8-19页 |
2.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2页 |
2.2.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第19-20页 |
2.2.2 自然条件概况 | 第20页 |
2.2.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页 |
2.2.4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0-21页 |
2.2.5 生态环境现状 | 第21-22页 |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韧性视角下的天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 第24-36页 |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24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量化处理 | 第24-27页 |
3.3 评价方法 | 第27-29页 |
3.4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3.4.1 单因子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3.4.2 空间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第四章 天津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 第36-44页 |
4.1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 第36页 |
4.2 生态“源地”的选择 | 第36-37页 |
4.3 最小累积阻力面的建立 | 第37-40页 |
4.3.1 阻力因子的选择及权重的确定 | 第37-39页 |
4.3.2 最小累积阻力面的确定 | 第39-40页 |
4.4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 第40-44页 |
4.4.1 生态缓冲区的确定 | 第40-41页 |
4.4.2 生态廊道的识别 | 第41-42页 |
4.4.3 综合生态安全格局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天津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及保护建议 | 第44-48页 |
5.1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建议 | 第44-45页 |
5.1.1 对生态“源地”实施重点保护 | 第44页 |
5.1.2 针对不同类型生态廊道进行优化建设 | 第44-45页 |
5.2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保护建议 | 第45-48页 |
5.2.1 统筹规划,加强行政管理 | 第45页 |
5.2.2 优化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第45页 |
5.2.3 转变用水方式,遏制水生态系统恶化趋势 | 第45-46页 |
5.2.4 强化生态保障机制建设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49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