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天津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宏观背景第10页
        1.1.2 微观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1 生态安全的概念与内涵第12页
        1.3.2 韧性的概念及应用第12-13页
        1.3.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第13-14页
        1.3.4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第14-16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页
    1.5 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区域概况第18-24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18-19页
        2.1.1 人地关系理论第18页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页
        2.1.3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8-19页
    2.2 研究区域概况第19-22页
        2.2.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第19-20页
        2.2.2 自然条件概况第20页
        2.2.3 社会经济概况第20页
        2.2.4 土地利用现状第20-21页
        2.2.5 生态环境现状第21-22页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2-24页
第三章 韧性视角下的天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第24-36页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24页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量化处理第24-27页
    3.3 评价方法第27-29页
    3.4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29-36页
        3.4.1 单因子评价结果与分析第29-33页
        3.4.2 空间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第33-36页
第四章 天津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第36-44页
    4.1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第36页
    4.2 生态“源地”的选择第36-37页
    4.3 最小累积阻力面的建立第37-40页
        4.3.1 阻力因子的选择及权重的确定第37-39页
        4.3.2 最小累积阻力面的确定第39-40页
    4.4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第40-44页
        4.4.1 生态缓冲区的确定第40-41页
        4.4.2 生态廊道的识别第41-42页
        4.4.3 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第42-44页
第五章 天津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及保护建议第44-48页
    5.1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建议第44-45页
        5.1.1 对生态“源地”实施重点保护第44页
        5.1.2 针对不同类型生态廊道进行优化建设第44-45页
    5.2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保护建议第45-48页
        5.2.1 统筹规划,加强行政管理第45页
        5.2.2 优化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45页
        5.2.3 转变用水方式,遏制水生态系统恶化趋势第45-46页
        5.2.4 强化生态保障机制建设第46-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6.1 结论第48-49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游戏镜像与身份认同:女性向游戏中的女性玩家研究
下一篇:基于Vine Copula模型的国际股市风险传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