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3 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 2 德育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述及相互关系 | 第16-23页 | 
| 2.1 德育的基本概述 | 第16-17页 | 
| 2.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述 | 第17-19页 | 
| 2.3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与关系 | 第19-21页 | 
| 2.3.1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 | 第20页 | 
| 2.3.2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 第20-21页 | 
| 2.4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的现实意义 | 第21-23页 | 
| 2.4.1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德育夯实心理基础 | 第21-22页 | 
| 2.4.2 心理健康教育能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保证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第22页 | 
| 2.4.3 心理健康教育能塑造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德育工作目标的达成 | 第22-23页 | 
| 3 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实际状况调查 | 第23-35页 | 
| 3.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23-32页 | 
| 3.1.1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 | 第23-30页 | 
| 3.1.2 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 3.1.3 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2页 | 
| 3.2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的访谈调查 | 第32-35页 | 
| 3.2.1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的访谈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 3.2.2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 4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的对策 | 第35-41页 | 
| 4.1 学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德育功能 | 第35-37页 | 
| 4.1.1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 第35-36页 | 
| 4.1.2 正确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提高德育工作的影响力 | 第36页 | 
| 4.1.3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 | 第36-37页 | 
| 4.2 教师学习掌握心理教育经验,提高德育水平 | 第37-38页 | 
| 4.2.1 提高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 | 第37页 | 
| 4.2.2 德育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参与意识 | 第37-38页 | 
| 4.3 发挥“家校联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 | 第38-40页 | 
| 4.3.1 学校和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沟通与配合 | 第38页 | 
| 4.3.2 在家中实施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 第38-40页 | 
| 4.4 整合社会资源,营造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 | 第40-41页 | 
| 4.4.1 社会有关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介入 | 第40页 | 
| 4.4.2 政府部门对中小学校提供相应的帮助 | 第40-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 附录 | 第47-53页 | 
| 后记 | 第53-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