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2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3-3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3-27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研究路线 | 第27-30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特色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研究路线 | 第28-30页 |
·预期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30-31页 |
·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30-31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31页 |
·选题的重要战略意义 | 第31-37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31-32页 |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32-37页 |
第2章 外部性等概念的经济学溯源 | 第37-51页 |
·关于外部性、金融外部性的文献综述 | 第37-39页 |
·外部性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 | 第37页 |
·金融外部性研究综述 | 第37-39页 |
·外部性理论的经济学溯源与梳理 | 第39-51页 |
·外部性概念研究溯源 | 第39-46页 |
·对外部性分类的重新梳理 | 第46-49页 |
·外部性研究小结 | 第49-51页 |
第3章 金融外部性本质探析 | 第51-86页 |
·金融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 | 第51-58页 |
·金融外部性概念 | 第51-52页 |
·金融外部性分类 | 第52-55页 |
·金融正负外部性与金融正负效应的辨析 | 第55-57页 |
·基于外部性分类的金融外部性定位 | 第57-58页 |
·金融外部性本质的再思考:市场失灵还是制度失灵 | 第58-61页 |
·金融外部性是金融市场相互依赖性的子集 | 第58-59页 |
·金融外部性的本质诱因:制度失灵之"官能障碍" | 第59-61页 |
·金融外部性:金融市场中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张力 | 第61-66页 |
·金融外部性:金融市场中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斥力 | 第61-63页 |
·金融伦理道德: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和谐的桥梁 | 第63-64页 |
·金融外部性对制度的催生使其成为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间的引力 | 第64-65页 |
·启示 | 第65-66页 |
·公共物品与金融外部性 | 第66-80页 |
·金融业的公共物品属性 | 第66-67页 |
·金融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及其外部性 | 第67-69页 |
·金融准公共物品的拥挤性问题:"金融阈值" | 第69-77页 |
·金融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金融公地悲剧" | 第77-80页 |
·垄断与金融外部性 | 第80-84页 |
·竞争标准下金融市场的非有效性 | 第80-81页 |
·金融业规模效应的金融外部性 | 第81-84页 |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外部性 | 第84-86页 |
第4章 不同金融发展路径依赖下的金融外部性 | 第86-101页 |
·金融发展理论的一组概念区分 | 第86-87页 |
·M-S范式的金融自由化及其金融外部性 | 第87-94页 |
·金融自由化的正外部性 | 第87-89页 |
·金融自由化的负外部性 | 第89-94页 |
·金融抑制的金融外部性 | 第94-98页 |
·金融抑制的金融正外部性 | 第94-97页 |
·中国金融抑制的金融正外部性及其正负效应 | 第97-98页 |
·金融抑制的金融负外部性 | 第98页 |
·金融约束的金融正外部性 | 第98-101页 |
第5章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层次的金融负外部性 | 第101-151页 |
·开放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 第101-104页 |
·引言 | 第101-102页 |
·开放经济下的冲击传导机制 | 第102-104页 |
·金融全球化中对发展中国家的负外部性效应 | 第104-110页 |
·金融全球化理论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潜在溢出 | 第104页 |
·从经济增长看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溢出效应 | 第104-108页 |
·中国主权投资机构参与海外投融资的负外部效应 | 第108-110页 |
·金融全球化的原动力与金融外部性的工具化 | 第110-111页 |
·金融全球化的原动力 | 第110页 |
·金融外部性工具化的制度根源 | 第110-111页 |
·金融企业的金融资本模式下的微观金融负外部性 | 第111-114页 |
·国际货币的国际金融负外部性 | 第114-131页 |
·国际货币外部性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14-117页 |
·国际货币的外部性及发行国的收益 | 第117-120页 |
·国际货币的外溢成本之一:全球经济发展的失衡 | 第120-124页 |
·国际货币的外溢成本之二:铸币税 | 第124-129页 |
·国际货币的外溢成本之三:风险转嫁、导致危机 | 第129-131页 |
·国际货币的外溢成本之四:利用美元干涉他国取得收益 | 第131页 |
·国际货币的外溢成本之五:小国货币的原罪 | 第131页 |
·汇率政策的国际金融外部性 | 第131-142页 |
·汇率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路径 | 第132-133页 |
·汇率波动对贸易条件的溢出效应 | 第133-134页 |
·汇率波动对就业的溢出效应 | 第134-135页 |
·汇率制度对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 | 第135-136页 |
·汇率波动的国际金融负外部性——广场协议的负外部性测算 | 第136-142页 |
·主动汇率安排的金融正外部性 | 第142页 |
·货币政策的国际金融负外部性 | 第142-147页 |
·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金融外部性 | 第142-144页 |
·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的国际金融外部性 | 第144-145页 |
·弗赫尔—摩尔修正模型演示的货币政策的外部性 | 第145-147页 |
·启示 | 第147页 |
·金融危机与蔓延的国际金融负外部性 | 第147-151页 |
·互为内生:金融负外部性对金融危机的驱动 | 第147-149页 |
·互为内生:金融危机对金融负外部性的催化 | 第149页 |
·危机国际化的金融负外部性 | 第149-150页 |
·此次危机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外部性 | 第150页 |
·随时间递进继续深化的金融负外部性 | 第150-151页 |
第6章 "金融创新-金融负外部性"动态路径模型的构建及经验证据 | 第151-177页 |
·金融创新的外部性 | 第151-153页 |
·金融创新的正外部性 | 第151页 |
·金融创新的负外部性 | 第151-153页 |
·"金融创新-金融负外部性"动态路径模型的构建 | 第153-167页 |
·构建金融负外部性视角下"金融创新-金融危机"动态路径模型 | 第153-161页 |
·分析参变量的变化对动态路径的影响与政策意义 | 第161-165页 |
·动态路径模型演绎出的结论 | 第165-166页 |
·由λ_F,t空间的时间路径演绎出的结论 | 第166-167页 |
·金融负外部性视角下"金融创新-金融危机"模型的经验证据 | 第167-177页 |
·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均衡点的关系:既可正相关,也可负相关 | 第167-168页 |
·金融创新的负外部性导致金融危机的经验事实 | 第168-170页 |
·金融危机促进金融制度的创新 | 第170-171页 |
·"金融危机深度的边际成本随时间递增、金融负外部性增加"命题的经验支持 | 第171-177页 |
第7章 虚拟金融的负外部性 | 第177-209页 |
·虚拟经济、金融与虚拟金融的关系辨析 | 第177-179页 |
·各文献中虚拟经济的内涵 | 第177-178页 |
·虚拟经济、虚拟金融与金融的关系列示 | 第178-179页 |
·虚拟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实证考察 | 第179-191页 |
·外汇交易与出口规模 | 第180-182页 |
·信贷资金与实体经济的脱离 | 第182-184页 |
·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 | 第184-187页 |
·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与实体经济 | 第187-189页 |
·虚拟金融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性 | 第189-191页 |
·货币增值与虚拟金融发展的动力 | 第191-194页 |
·生产投资过程的物质财富增值 | 第192页 |
·虚拟金融的货币增值 | 第192-194页 |
·虚拟金融的外部性 | 第194-207页 |
·虚拟金融的相对独立性是其外部性的产生基础 | 第194-195页 |
·虚拟金融的正负外部性与虚拟金融的正负功能辨析 | 第195-198页 |
·虚拟金融外部性的理论阐释 | 第198-199页 |
·虚拟金融的正外部性 | 第199-200页 |
·虚拟金融的负外部性 | 第200-207页 |
·虚拟金融危机的负外部性 | 第207-209页 |
第8章 金融市场中政府行为的金融负外部性 | 第209-230页 |
·政府行为及其外部性的经济学诠释 | 第209-215页 |
·政府干预行为对资源配置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 第209-210页 |
·政府行为外部性的经济学诠释 | 第210-215页 |
·金融市场中的政府行为负外部性 | 第215-217页 |
·金融市场寻租行为的负外部性 | 第215-216页 |
·政府救济的负外部性:"过大不死"的道德风险 | 第216-217页 |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政府行为负外部性考察 | 第217-224页 |
·次贷危机中寻租行为的负外部性 | 第218-219页 |
·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与市场及各国政府的博弈所产生的负外部性 | 第219-221页 |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全球救市的金融负外部性 | 第221-224页 |
·基于外部性政策边界对金融外部性政策的批判 | 第224-226页 |
·传统外部性政策的终极目标——最优外部性 | 第224-225页 |
·对政府治理金融外部性政策的批判 | 第225-226页 |
·治理政府行为的金融负外部性的对策 | 第226-230页 |
·提高政府投资智慧,降低政府行为负外部性 | 第226页 |
·国际间政府金融负外部性的解决之道在于改变竞争规则 | 第226-230页 |
第9章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金融负外部性探讨 | 第230-277页 |
·基于外部性研究的房地产金融外部性 | 第230-234页 |
·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期权属性分析 | 第230-232页 |
·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外部性 | 第232-234页 |
·我国房地产泡沫评判 | 第234-243页 |
·房价收入比(PIR) | 第234-238页 |
·月供收入比 | 第238页 |
·租售比与商品房空置率 | 第238-241页 |
·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 | 第241-243页 |
·房地产综合指标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43-244页 |
·高房价的金融正外部性质疑 | 第244-251页 |
·经济引擎悖论 | 第244-247页 |
·财富效应悖论计量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247-251页 |
·房地产市场金融负外部性:泡沫外溢的社会成本 | 第251-270页 |
·对通货膨胀的推动 | 第253-257页 |
·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 第257-258页 |
·引发银行危机,终由股民承受外部成本 | 第258-262页 |
·侵占耕地的代际外部性 | 第262-263页 |
·灰色成本、伦理代价及社会不稳定的外部成本 | 第263-268页 |
·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宏观金融负外部性 | 第268-270页 |
·"泡沫联盟"使房地产业"被发展",加剧其金融负外部性 | 第270-272页 |
·降低高房价金融负外部性的政府责任 | 第272-274页 |
·警惕全球化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经济的负外部性效应 | 第274-277页 |
·汇率对房地产价格的传导机制的负外部性效应 | 第274页 |
·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带来的负外部性效应 | 第274-277页 |
第10章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负外部性内部化 | 第277-300页 |
·经济伦理基础 | 第277-284页 |
·"有德行的金融"和"邪恶的金融" | 第277-279页 |
·金融伦理及其经济意义 | 第279-280页 |
·金融外部性与金融伦理的相互作用 | 第280-282页 |
·承担社会责任,重塑金融伦理道德 | 第282-284页 |
·解决金融负外部性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措施 | 第284-294页 |
·基于博弈分析的国际货币协调的必然性 | 第285-290页 |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方向 | 第290-291页 |
·国际货币(国际储备资产)的设计观点 | 第291页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超主权货币的设想 | 第291-293页 |
·国际货币改革:区域货币金融合作 | 第293-294页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强实体经济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撑作用 | 第294页 |
·金融负外部性内部化与政策干预边界的确定 | 第294-297页 |
·金融干预最优边界的理论准则 | 第295-296页 |
·国内金融干预最优边界的模型推导 | 第296-297页 |
·治理国际金融负外部性的国际合作措施 | 第297-300页 |
·不容忽视的背景因素:金融全球化与国家化的主宰者 | 第297页 |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治理金融外部性需要国际合作 | 第297-299页 |
·金融负外部性的解决之道在于改变竞争规则 | 第299-30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0-322页 |
致谢 | 第322-3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323-3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