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爆炸物工业、火柴工业论文--一般性的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高能炸药冲击起爆“热点”模型和含铝炸药爆轰性能研究

简介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6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0-25页
        1.2.1. 炸药冲击点火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2. 含铝炸药的研究现状第14-25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可压缩“热点”塌缩模型第26-49页
    2.1. 可压缩空心球塌缩模型第26-31页
        2.1.1. 几何模型第26-27页
        2.1.2. 控制方程第27-29页
        2.1.3. 解析解第29-31页
        2.1.4. KIM不可压缩空心球模型第31页
    2.2. 可压缩空心球塌模型验证第31-32页
    2.3. 可压缩空心球塌缩过程分析第32-36页
        2.3.1. 准静态可压缩和不可压缩机制第32-35页
        2.3.2. 冲击瞬时变形机制第35-36页
    2.4. “热点”形成过程的温升计算第36-41页
        2.4.1. 粘塑性热沉积过程第36-39页
        2.4.2. 球坐标下热传导差分格式和稳定性分析第39-40页
        2.4.3. 化学反应速率第40-41页
    2.5. 可压缩性对“热点”发育的影响第41-47页
        2.5.1. 广义胡克定律的高压标定第41-42页
        2.5.2. “热点”形成过程分析第42-46页
        2.5.3. “热点”反应度和孔隙度的关系第46页
        2.5.4. “热点”反应度和颗粒尺寸的关系第46-47页
    2.6. 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含铝炸药的爆速计算第49-79页
    3.1. 冲击波后铝和炸药的热力学性质差异第49-57页
        3.1.1. 热力学差异的理论研究第49-51页
        3.1.2. 冲击波后热力学差异计算第51-57页
    3.2. 含铝炸药的双组份爆速计算模型第57-78页
        3.2.1. 基本假设第57-59页
        3.2.2. 双组份爆速计算模型第59-62页
        3.2.3. 两组分模型的爆速计算结果第62-78页
    3.3. 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含铝炸药产物的JWL状态方程研究第79-108页
    4.1. 圆筒实验介绍第79-84页
        4.1.1. Φ25mm圆筒实验装置第79-82页
        4.1.2. 被测样品第82-84页
    4.2. 圆筒实验结果第84-89页
        4.2.1. 圆筒膨胀速度曲线第84-87页
        4.2.2. 圆筒实验第一个速度波峰分析第87-89页
    4.3. 圆筒实验的数值模拟第89-91页
        4.3.1. DYNA-2D介绍第89页
        4.3.2. 二次反应子程序开发第89-91页
    4.4. 计算模型的选择和结果处理第91-106页
    4.5. 小结第106-108页
第五章 铝点火延迟和燃烧的初步研究第108-129页
    5.1. 铝点火延迟的初步研究第108-119页
        5.1.1. 实验点火延迟时间第109-112页
        5.1.2. 铝的对流吸热模型第112-117页
        5.1.3. 点火延迟时间计算结果第117-119页
    5.2. 铝二次反应的初步研究第119-127页
        5.2.1. 铝的二次反应机制第120-124页
        5.2.2. 铝的二次反应过程第124-127页
    5.3. 小结第127-129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129-134页
    6.1. 本文研究成果第129-132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132页
    6.3. 不足和展望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附录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各向异性连续介质孔形结构的应力解析方法
下一篇:锡的高压相变与多晶相状态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