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致病因素及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0-17页 |
1.1 卵巢功能不全的相关概念 | 第10页 |
1.1.1 卵巢早衰 | 第10页 |
1.1.2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 第10页 |
1.1.3 特发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 第10页 |
2.1 现代医学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病因的认识 | 第10-13页 |
2.1.1 遗传因素 | 第10-11页 |
2.1.2 免疫因素 | 第11页 |
2.1.3 酶缺乏 | 第11-12页 |
2.1.4 医源性因素 | 第12页 |
2.1.5 感染性因素 | 第12页 |
2.1.6 特发性POI | 第12-13页 |
3.1 POI评估指标 | 第13-14页 |
3.1.1 临床特征 | 第13页 |
3.1.2 实验室指标 | 第13-14页 |
3.1.3 超声检查 | 第14页 |
4.1 中医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病因的认识 | 第14-16页 |
4.1.1 六淫时毒 | 第14页 |
4.1.2 情志致病 | 第14-15页 |
4.1.3 肾虚为本,肝脾同病 | 第15-16页 |
5.1 POI与中医体质 | 第16-17页 |
5.1.1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 | 第16页 |
5.1.2 体质分类 | 第16页 |
5.1.3 中医体质与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17-33页 |
1.1 研究目的及立题依据 | 第17页 |
2.1 临床资料 | 第17-18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1.2 纳入标准 | 第17页 |
2.1.3 排除标准 | 第17-18页 |
2.1.4 分组 | 第18页 |
2.1.5 样本量故算 | 第18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3.1.1 病例报告表 | 第18页 |
3.1.2 实验室指标 | 第18-19页 |
3.1.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9页 |
3.1.4 质量控制 | 第19页 |
3.1.5 标本检测 | 第19-20页 |
4.1 研究结果 | 第20-33页 |
4.1.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第22-23页 |
4.1.2 中医体质分析 | 第23-24页 |
4.1.3 社会工作情况比较 | 第24-25页 |
4.1.4 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 | 第25-27页 |
4.1.5 饮食习惯 | 第27-29页 |
4.1.6 情绪状态 | 第29-30页 |
4.1.7 初潮年龄及妊娠情况的比较 | 第30页 |
4.1.8 家族史 | 第30-31页 |
4.1.9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3-35页 |
1.1 两组情况比较 | 第33-34页 |
1.1.1 社会工作情况 | 第33页 |
1.1.2 生活方式及环境毒物接触史 | 第33页 |
1.1.3 饮食习惯 | 第33页 |
1.1.4 情绪状态 | 第33-34页 |
1.1.5 月经及生育情况 | 第34页 |
1.1.6 家族及遗传病史 | 第34页 |
2.1 中医体质类型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件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