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7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5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5-17页 |
一、中文版丹佛急诊创伤器官衰竭评分的信效度检验 | 第17-34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7-24页 |
1.1.1 丹佛急诊创伤器官衰竭评分的汉化和文化调适 | 第17-18页 |
1.1.2 中文版丹佛急诊创伤器官衰竭评分的信效度检验 | 第18-23页 |
1.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2 结果 | 第24-29页 |
1.2.1 丹佛急诊创伤器官衰竭评分的汉化和文化调适 | 第24页 |
1.2.2 中文版丹佛急诊创伤器官衰竭评分的信效度检验 | 第24-29页 |
1.3 讨论 | 第29-33页 |
1.3.1 丹佛急诊创伤器官衰竭评分的汉化和文化调适情况分析 | 第30页 |
1.3.2 中文版丹佛急诊创伤器官衰竭评分的信度分析 | 第30-31页 |
1.3.3 中文版丹佛急诊创伤器官衰竭评分的效度分析 | 第31-33页 |
1.4 小结 | 第33-34页 |
二、Denver EDTOF评分在创伤患者死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第34-52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34-39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34页 |
2.1.2 研究方法及工具 | 第34-36页 |
2.1.3 伦理原则 | 第36-37页 |
2.1.4 质量控制 | 第37-38页 |
2.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8-39页 |
2.2 结果 | 第39-48页 |
2.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第39页 |
2.2.2 不同评分在创伤患者预后评估情况 | 第39-40页 |
2.2.3 不同评分预测创伤患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和相应预测指标 | 第40-46页 |
2.2.4 三种评分预测创伤患者死亡风险的综合能力比较 | 第46-48页 |
2.3 讨论 | 第48-51页 |
2.3.1 不同评分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最佳临界值 | 第48-49页 |
2.3.2 三种评分预测创伤患者死亡风险的综合能力比较 | 第49-51页 |
2.4 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第61-62页 |
附录2 一般资料调查表 | 第62-63页 |
附录3 中文版丹佛急诊创伤器官衰竭评分 | 第63页 |
附录4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第63-64页 |
附录5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 第64-65页 |
附录6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 第65页 |
附录7 修正创伤评分 | 第65-66页 |
综述 创伤患者病情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66-77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