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巴氏新小绥螨滞育与卵黄原蛋白及其受体的关系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1 文献综述第16-26页
    1.1 植绥螨滞育研究进展第16-21页
        1.1.1 滞育特征第17页
        1.1.2 滞育的发生第17-18页
        1.1.3 耐寒性第18-19页
        1.1.4 冬季死亡率第19页
        1.1.5 光周期诱导滞育的作用第19-20页
        1.1.6 温度对滞育诱导的作用第20-21页
    1.2 卵黄原蛋白及卵黄原蛋白受体研究进展第21-24页
        1.2.1 卵黄原蛋白研究进展第21-23页
        1.2.2 卵黄原蛋白受体研究进展第23-24页
    1.3 巴氏新小绥螨研究进展第24-26页
2 引言第26-28页
3 巴氏新小绥螨滞育最适温度和光照组合条件筛选第28-3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8页
        3.1.1 供试虫源第28页
        3.1.2 实验设备和仪器第28页
        3.1.3 群体饲养第28页
        3.1.4 个体饲养第28页
        3.1.5 温度和光照设置第28页
    3.2 实验方法第28-29页
        3.2.1 滞育诱导实验第28-29页
        3.2.2 耐饥能力测试第29页
    3.3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第29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29-32页
        3.4.1 巴氏新小绥螨形态观察第29页
        3.4.2 不同温度和光照组合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的发育历期第29-30页
        3.4.3 不同温度和光照组合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的滞育率和存活率第30-31页
        3.4.4 不同温度和光照组合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耐饥能力第31-32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32-34页
4 滞育巴氏新小绥螨转录组分析第34-4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4-35页
        4.1.1 滞育巴氏新小绥获取第34页
        4.1.2 总RNA提取(Trizol法提取RNA)第34页
        4.1.3 文库制备及高通量测序第34页
        4.1.4 数据拼接第34-35页
        4.1.5 功能注释第3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5-43页
        4.2.1 巴氏新小绥螨测序原始数据结果统计第35-36页
        4.2.2 序列Trinity拼接第36-38页
        4.2.3 Gene功能注释第38-42页
        4.2.4 巴氏新小绥螨滞育相关基因第42-43页
5 巴氏新小绥螨Vg1和VgR生物信息学及不同发育历期表达量分析第43-71页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4-48页
        5.1.1 供试虫源第44页
        5.1.2 主要试剂第44页
        5.1.3 主要仪器设备第44-45页
        5.1.4 实验方法第45-46页
            5.1.4.1 总RNA提取(Trizol法提取RNA)第45页
            5.1.4.2 cDNA第一链合成第45-46页
            5.1.4.3 巴氏新小绥螨Vg、VgR基因的生物学分析第46页
        5.1.5 巴氏新小绥螨Vg、VgR基因转录水平分析第46-48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8-71页
        5.2.1 巴氏新小绥螨Vg1、Vg2基因分子生物信息分析第48-60页
            5.2.1.1 巴氏新小绥螨Vg基因筛选第48-49页
            5.2.1.2 巴氏新小绥螨Vg1基因的序列分析第49-51页
            5.2.1.3 巴氏新小绥螨Vg1保守域分析第51页
            5.2.1.4 巴氏新小绥螨Vg1基因的多序列比对第51-53页
            5.2.1.5 巴氏新小绥螨Vg2基因的序列分析第53-55页
            5.2.1.6 巴氏新小绥螨Vg2基因保守域分析第55-56页
            5.2.1.7 巴氏新小绥螨Vg2基因的多序列比对第56-58页
            5.2.1.8 巴氏新小绥螨Vg基因发育进化树构建及分析第58-60页
        5.2.2 巴氏新小绥螨VgR基因分子生物信息分析第60-68页
            5.2.2.1 巴氏新小绥螨VgR基因筛选第60-61页
            5.2.2.2 巴氏新小绥螨VgR序列分析第61-63页
            5.2.2.3 巴氏新小绥螨VgR保守域及蛋白质结构分析第63-64页
            5.2.2.4 巴氏新小绥螨VgR基因多序列比对第64-66页
            5.2.2.5 巴氏新小绥螨VgR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及分析第66-68页
        5.2.3 巴氏新小绥螨NbVg1、NbVg2、及NbVgR的转录表达分析第68-71页
6 总结第71-74页
    6.1 温度和光照对巴氏新小绥螨滞育诱导的影响第71页
    6.2 滞育巴氏新小绥螨转录组分析第71-72页
    6.3 巴氏新小绥螨Vg1、Vg2基因分子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2页
    6.4 巴氏新小绥螨VgR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2-73页
    6.5 巴氏新小绥螨Vg1、Vg2和VgR不同发育历期转录表达量分析第73-74页
7 讨论第74-78页
    7.1 温度和光照对巴氏新小绥螨滞育诱导的影响第74页
    7.2 巴氏新小绥螨Vg1、Vg2基因第74-75页
    7.3 巴氏新小绥螨VgR基因第75-76页
    7.4 巴氏新小绥螨Vg1、Vg2和VgR不同发育历期转录表达量分析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作者简介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溶剂分子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中的吸附扩散行为研究
下一篇:平板的声发射源定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