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基于乡村旅游导向下的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规划设计研究--以金寨小南京村为例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1 丘陵区空心村概述第12-14页
        1.1.1 相关概念阐述第12-13页
        1.1.2 丘陵区空心村特征第13页
        1.1.3 丘陵区空心村形成的影响因素第13-14页
    1.2 相关理论基础第14-15页
        1.2.1 体验经济学理论第14页
        1.2.2 “反规划”理论第14页
        1.2.3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4-15页
        1.2.4 人类聚居环境理论第15页
        1.2.5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9页
        1.3.1 国内外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研究第15-17页
        1.3.2 国内外空心村相关理论研究第17-19页
2 引言第19-24页
    2.1 研究背景第19-20页
        2.1.1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空心村整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第19页
        2.1.2 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成为乡村发展建设的新模式第19-20页
        2.1.3 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第20页
        2.1.4 乡村旅游的开发对整治农村空心化日益重要第20页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2.2.1 研究目的第20-21页
        2.2.2 研究意义第21页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1-23页
        2.3.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2.3.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2.4 技术路线第23-24页
3 丘陵区空心村整治与乡村旅游的内在联系第24-28页
    3.1 目标的一致性第24-25页
        3.1.1 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与和谐社会目标的一致性第24页
        3.1.2 空心村整治与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第24-25页
    3.2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空心村整治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第25-26页
        3.2.1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空心化第25页
        3.2.2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闲置土地的重新利用,缓解土地空心化第25页
        3.2.3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缓解产业空心化第25页
        3.2.4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完善农村地区设施的完善,缓解设施空心化第25-26页
    3.3 发展空心村整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力保障第26-28页
        3.3.1 空心村整治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社会环境基础第26页
        3.3.2 空心村整治可以提供乡村旅游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第26-27页
        3.3.3 空心村整治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提供乡土文化支持第27-28页
4 乡村旅游导向下的丘陵区空心村现存问题及整治原则第28-32页
    4.1 乡村旅游导向下的空心村整治现存问题第28-30页
        4.1.1 乡村原有资源遭到破坏第28-29页
        4.1.2 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的滞后第29页
        4.1.3 产品结构单一,季节性强第29页
        4.1.4 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的社会问题第29-30页
    4.2 乡村旅游导向下的空心村整治遵循的原则第30-32页
        4.2.1 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协调第30页
        4.2.2 多与少并行,考虑经济性第30页
        4.2.3 整治过程的动态性与科学性第30-31页
        4.2.4 空心村整治过程中人文的保护第31页
        4.2.5 注重公众的参与性第31-32页
5 乡村旅游导向下的丘陵区空心村整治方法及发展策略研究第32-48页
    5.1 空心村外部空间的延续和改造第32-35页
        5.1.1 绿化景观的营造第32-33页
        5.1.2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第33-34页
        5.1.3 村落空间的整治第34-35页
    5.2 民居的乡土特色改造与传统工艺的活化第35-38页
        5.2.1 平面功能的置换第35-36页
        5.2.2 建筑立面的整治第36-37页
        5.2.3 特色生产活动的展示和体验第37-38页
    5.3 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空心村的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第38-43页
        5.3.1 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调研分析第38-42页
        5.3.2 住宿设施第42页
        5.3.3 商业及餐饮设施第42页
        5.3.4 游憩设施第42页
        5.3.5 标识系统第42-43页
    5.4 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空心村的发展策略第43-48页
        5.4.1 争取政策扶持,整合资源,形成一体化经营第43页
        5.4.2 紧跟时代发展,注重旅游产品的体验性第43页
        5.4.3 促进产业融合,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43-45页
        5.4.4 规范化管理,提高游客的认同感第45-46页
        5.4.5 明确旅游经营的开发主体,协调利益分配第46-48页
6 案例实践—六安市金寨县小南京村整治规划研究第48-71页
    6.1 项目基本情况第48-52页
        6.1.1 区位分析第48-49页
        6.1.2 现状分析第49-52页
    6.2 项目总体策划第52-53页
        6.2.1 规划构思第52页
        6.2.2 规划目标第52-53页
        6.2.3 规划策略第53页
    6.3 规划设计与表达第53-60页
        6.3.1 总体规划设计第53-55页
        6.3.2 功能分区第55-56页
        6.3.3 道路交通第56-58页
        6.3.4 景观结构第58-59页
        6.3.5 水系改造第59-60页
    6.4 旅游专项规划第60-68页
        6.4.1 旅游分区详细规划第60-66页
        6.4.2 游线组织规划第66-67页
        6.4.3 游憩景观规划第67页
        6.4.4 建筑改造规划第67页
        6.4.5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第67-68页
    6.5 产业发展规划第68-71页
        6.5.1 规划原则第68-69页
        6.5.2 产业选择与布局第69-7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7.1 结论第71-72页
    7.2 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附录第76-82页
个人简介第82-8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清单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及根治性手术后ypTO患者的长期预后分析
下一篇:额颞叶孤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长期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