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基于降维模型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14-35页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4-27页
        1.1.1 课题背景第14-15页
        1.1.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原理第15-16页
        1.1.3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组成第16-27页
        1.1.4 课题的提出第27页
    1.2 燃料电池建模与控制研究现状第27-33页
        1.2.1 燃料电池数值模型第27-29页
        1.2.2 面向控制的燃料电池模型第29-30页
        1.2.4 燃料电池内部状态估计第30-32页
        1.2.5 燃料电池系统控制第32-33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33-34页
    1.4 本文结构第34-35页
第2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一维机理模型第35-54页
    2.1 燃料电池模型基本参数第35-36页
    2.2 气体扩散层内水传递模型第36-43页
        2.2.1 模型假设第36-39页
        2.2.2 控制方程第39-41页
        2.2.3 边界条件第41-43页
    2.3 质子交换膜内水传递模型第43-44页
        2.3.1 模型假设第43页
        2.3.2 控制方程第43-44页
        2.3.3 边界条件第44页
    2.4 氧气扩散模型第44-45页
        2.4.1 模型假设第44页
        2.4.2 控制方程第44页
        2.4.3 边界条件第44-45页
    2.5 电压模型第45-47页
        2.5.1 模型假设第45页
        2.5.2 控制方程第45-46页
        2.5.3 边界条件第46-47页
    2.6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第47-53页
        2.6.1 单相流结果求解及分析第47-52页
        2.6.2 两相流结果求解及分析第52-53页
    2.7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3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降维模型第54-73页
    3.1 膜态水传递过程简化第54-56页
    3.2 气体扩散层中水传质过程简化第56-60页
        3.2.1 水蒸气传质第57-58页
        3.2.2 液态水传质第58-60页
        3.2.3 混合传质第60页
    3.3 氧气扩散过程简化第60-62页
    3.4 一维简化模型与机理模型对比第62-68页
        3.4.1 单相流结果对比第64-66页
        3.4.2 两相流结果对比第66-68页
    3.5 单流道模型第68-70页
    3.6 流道间差异模型第70-72页
    3.7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4章 燃料电池降维模型标定与实验验证第73-92页
    4.1 实验平台第73-81页
        4.1.1 燃料电池特性测试台第73-75页
        4.1.2 带气体采样接口的燃料电池单片第75-77页
        4.1.3 燃料电池单片气体采样实验系统第77-81页
    4.2 实验设计第81-86页
        4.2.1 稳态气体采样实验设计第81-84页
        4.2.2 动态气体采样实验设计第84-85页
        4.2.3 极化曲线测试实验设计第85-86页
    4.3 实验结果与模型验证第86-91页
        4.3.1 模型标定第86-87页
        4.3.2 模型验证第87-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5章 基于降维模型的燃料电池状态估计第92-111页
    5.1 双循环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台介绍第92-94页
    5.2 电堆膜水含量估计第94-107页
        5.2.1 排气水浓度估计第94-99页
        5.2.2 膜水含量估计第99-107页
    5.3 最低氧气浓度估计第107-110页
    5.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6章 基于降维模型的燃料电池控制第111-139页
    6.1 氢气喷射控制第111-124页
        6.1.1 氢气喷射系统模型第113-116页
        6.1.2 鲁棒预测控制算法设计第116-118页
        6.1.3 H_∞控制算法设计第118-120页
        6.1.4 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设计第120-121页
        6.1.5 实验结果第121-124页
    6.2 空气供气控制第124-130页
        6.2.1 空气子系统模型第124-127页
        6.2.2 反馈线性化控制第127-129页
        6.2.3 空气供气控制算法验证第129-130页
    6.3 阴极排气再循环控制第130-133页
    6.4 控制算法综合验证第133-138页
    6.5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第7章 结论第139-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6页
致谢第156-15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8-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西医学对霾危害的认识及霾高暴露人群—交通警察鼻腔菌群的研究
下一篇:人群智慧(判断式)预测模型与医疗决策统计模型的互补性:预测市场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