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试验与试验设备论文

六自由度电动运动平台精度分析补偿及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4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2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概述第19-28页
        1.2.1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发展第19-23页
        1.2.2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特点第23-24页
        1.2.3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应用第24-28页
    1.3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研究现状第28-42页
        1.3.1 驱动方式第28-29页
        1.3.2 机构学第29-30页
        1.3.3 运动学第30-33页
        1.3.4 奇异性第33-34页
        1.3.5 工作空间第34-35页
        1.3.6 动力学第35-37页
        1.3.7 精度分析及标定第37-40页
        1.3.8 控制策略研究第40-42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2-44页
第二章 六自由度电动运动平台运动学第44-70页
    2.1 引言第44页
    2.2 系统组成及结构参数第44-48页
        2.2.1 系统组成第44-45页
        2.2.2 自由度分析第45-46页
        2.2.3 结构参数第46-47页
        2.2.4 技术指标第47-48页
    2.3 运动学反解第48-55页
        2.3.1 动平台的位姿描述第48-51页
        2.3.2 位置反解第51-52页
        2.3.3 速度反解及加速度反解第52-55页
    2.4 运动学正解第55-60页
        2.4.1 Newton-Taylor展开法第55-59页
        2.4.2 Newton-Raphson算法第59-60页
    2.5 可视化仿真模型的实现及奇异位形分析第60-68页
        2.5.1 可视化仿真模型的实现第61-62页
        2.5.2 运动范围的可视化仿真分析第62-64页
        2.5.3 运动范围的实验验证第64-67页
        2.5.4 奇异位形分析第67-68页
    2.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三章 六自由度电动运动平台动力学第70-93页
    3.1 引言第70页
    3.2 六自由度电动运动平台单刚体动力学第70-73页
        3.2.1 单体动力学的Newton-Euler法建模第70-71页
        3.2.2 动力学仿真分析第71-73页
    3.3 拉格朗日多刚体动力学建模第73-79页
        3.3.1 拉格朗日方程的建立第73-74页
        3.3.2 平台动力学建模第74-79页
    3.4 基于凯恩方法的多体动力学建模第79-82页
        3.4.1 支腿动力学建模第80-81页
        3.4.2 平台动力学建模第81-82页
    3.5 六自由度电动运动平台的整体动力学模型第82-89页
        3.5.1 驱动系统动力学建模第82-84页
        3.5.2 整体动力学建模第84-85页
        3.5.3 基于虚拟样机的联合建模第85-86页
        3.5.4 仿真分析及实验研究第86-89页
    3.6 六自由度电动运动平台耦合特性分析第89-91页
        3.6.1 基于铰点空间的动力学模型第90页
        3.6.2 自由度间的耦合特性分析第90-91页
    3.7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四章 六自由度电动运动平台精度分析及其补偿第93-115页
    4.1 引言第93页
    4.2 单支链误差分析第93-97页
        4.2.1 单支链运动学模型第93-95页
        4.2.2 单支链运动误差模型第95-96页
        4.2.3 胡克铰运动误差模型第96-97页
    4.3 六自由度电动运动平台误差模型第97-99页
        4.3.1 误差因素分析第97-98页
        4.3.2 误差模型的建立第98-99页
    4.4 精度分析与精度综合第99-105页
        4.4.1 精度分析第99-101页
        4.4.2 影响度分析第101-103页
        4.4.3 精度综合第103-105页
    4.5 被动螺旋附加运动分析及其补偿第105-113页
        4.5.1 被动螺旋附加运动分析第105-106页
        4.5.2 被动螺旋附加运动补偿算法第106-107页
        4.5.3 被动螺旋附加运动误差量化仿真分析第107-111页
        4.5.4 被动螺旋附加运动误差补偿实验研究第111-113页
    4.6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五章 六自由度电动运动平台控制策略研究第115-138页
    5.1 引言第115页
    5.2 两种基本控制策略第115-118页
        5.2.1 基于铰点空间的控制第115-116页
        5.2.2 工作空间计算力矩控制第116-118页
    5.3 常用控制策略第118-125页
        5.3.1 PID控制第118页
        5.3.2 前馈补偿控制第118-119页
        5.3.3 重复控制第119-120页
        5.3.4 滑模控制理论第120-123页
        5.3.5 PID控制策略的实验研究第123-125页
    5.4 六自由度电动运动运动平台重复控制研究第125-137页
        5.4.1 模糊基函数网络介绍第126-128页
        5.4.2 六自由度电动运动平台系统模型描述第128-129页
        5.4.3 自适应重复控制律设计第129-134页
        5.4.4 仿真分析研究第134-137页
    5.5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8-141页
    6.1 工作总结第138-139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39-140页
    6.3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9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钨矿结构的几种单晶光纤的微下拉法生长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搁浅鲸类的物种鉴定和生长激素及其受体基因的进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