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2.1 永磁材料 | 第13-17页 |
2.1.1 永磁材料的发展 | 第13-14页 |
2.1.2 稀土永磁材料 | 第14-15页 |
2.1.3 Sm_2Fe_(17)N_x稀土永磁材料的诞生及特点 | 第15-17页 |
2.2 Sm_2Fe_(17)合金的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2.2.1 Sm_2Fe_(17)合金的晶体结构 | 第17-18页 |
2.2.2 Sm_2Fe_(17)的制备方法 | 第18-24页 |
2.3 熔盐电解法制备Sm_2Fe_(17)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24-30页 |
2.3.1 熔盐电解法制备稀土金属及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2.3.2 熔盐电解法制备Sm_2Fe_(17)合金的现状 | 第28-30页 |
2.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30-33页 |
3 电解原料卤化处理 | 第33-48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3.3 结果及讨论 | 第36-46页 |
3.3.1 SmCl_3合成 | 第36-39页 |
3.3.2 SmF_3合成及SmF_3晶型转变 | 第39-46页 |
3.4 小结 | 第46-48页 |
4 CaCl_2-CaF_2-SmCl_3体系电解制备Sm_2Fe_(17)合金 | 第48-75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9-60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49页 |
4.2.2 熔盐选择及预处理 | 第49-51页 |
4.2.3 循环伏安法研究还原反应机制 | 第51-52页 |
4.2.4 方波伏安法测定熔盐中Sm~(3+)扩散系数 | 第52-53页 |
4.2.5 实验过程 | 第53-60页 |
4.3 结果及讨论 | 第60-73页 |
4.3.1 CaCl_2-CaF_2熔盐挥发性 | 第60-61页 |
4.3.2 熔盐预电解 | 第61-64页 |
4.3.3 阴极上钐离子还原的电化学行为 | 第64-69页 |
4.3.4 恒电流法制备Sm_2Fe_(17)合金过程 | 第69-72页 |
4.3.5 熔盐电解法制备Sm_2Fe_(17)合金的机理 | 第72-73页 |
4.4 小结 | 第73-75页 |
5 LiF-CaF_2-SmF_3体系电解制备Sm_2Fe_(17)合金 | 第75-91页 |
5.1 引言 | 第75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75-77页 |
5.2.1 热失重分析 | 第75页 |
5.2.2 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测定Sm~(3+)在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 | 第75-76页 |
5.2.3 恒电势电解制备Sm_2Fe_(17)合金 | 第76-77页 |
5.2.4 恒电流电解制备Sm_2Fe_(17)合金 | 第77页 |
5.2.5 电解产物的分析与检测 | 第7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7-90页 |
5.3.1 LiF-CaF_2熔盐挥发性 | 第77-79页 |
5.3.2 阴极上钐离子的电化学行为 | 第79-86页 |
5.3.3 恒电势电解制备Sm_2Fe_(17)合金过程 | 第86-88页 |
5.3.4 恒电流电解制备Sm_2Fe_(17)合金过程 | 第88-90页 |
5.4 小结 | 第90-91页 |
6 固相Sm_2Fe_(17)层内Sm、Fe的研究 | 第91-109页 |
6.1 引言 | 第91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91-93页 |
6.2.1 Sm-Fe液-固界面元素迁移 | 第91-92页 |
6.2.2 Sm_2Fe_(17)合金层长大规律 | 第92-93页 |
6.3 结果及讨论 | 第93-107页 |
6.3.1 Sm-Fe间元素迁移 | 第93-96页 |
6.3.2 Sm_2Fe_(17)合金层长大规律 | 第96-107页 |
6.4 小结 | 第107-109页 |
7 结论 | 第109-111页 |
7.1 结论 | 第109-110页 |
7.2 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5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25-12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