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12-16页 |
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第12页 |
2 病例选择与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4页 |
5 观察指标 | 第14-15页 |
6 观察方法 | 第15页 |
7 试验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结果 | 第16-20页 |
1 治疗前基线资料对比分析 | 第16-17页 |
2 临床疗效结果对比分析 | 第17-18页 |
3 安全性指标分析 | 第18-20页 |
讨论 | 第20-32页 |
1 中医药对于终板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2 现代医学对于终板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3 终板源性腰痛的临床特点 | 第27页 |
4 李现林教授对终板源性腰痛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 | 第27-28页 |
5 从中医理论角度对通痹舒筋丸治疗腰痹的机理阐述 | 第28页 |
6 西医理论角度对通痹舒筋丸治疗终板源性腰痛的机理阐述 | 第28-29页 |
7 通痹舒筋丸与独活寄生丸对治疗本病的疗效对比阐述 | 第29-30页 |
8 本次临床观察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30-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附录 | 第42-55页 |
附录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标准 | 第42-43页 |
附录2 腰痛ODI评分标准 | 第43-44页 |
附录3 腰椎JOA评分标准 | 第44-45页 |
附录4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情况 | 第45-46页 |
附录5 文献综述 | 第46-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