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碳排放尾效的空间统计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一、绪论第10-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第12-14页
二、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尾效的文献梳理第14-18页
    (一)经济增长理论资源观的演变第14页
    (二)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尾效的研究综述第14-16页
        1.国外研究进展第14-15页
        2.国内研究进展第15-16页
    (三)空间视角下的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第16-17页
    (四)小结第17-18页
三、中国省域经济增长碳排放尾效的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第18-28页
    (一)理论借鉴第18-21页
        1.低碳经济理论第18页
        2.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第18-19页
        3.新地理经济学理论第19-20页
        4.气候变化经济学理论第20-21页
    (二)基于资源尾效的碳排放尾效模型第21-23页
    (三)中国省域经济增长碳排放尾效的空间度量第23-28页
        1.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第23页
        2. 空间权重的选择与空间效应的度量第23-25页
        3.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第25-26页
        4.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第26页
        5.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与选择第26-28页
四、中国省域经济增长碳排放尾效的空间统计分析第28-43页
    (一)指标选取及说明第28-29页
    (二)描述性分析第29-35页
        1.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序演变特征第29-32页
        2.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空间格局特征第32-35页
    (三)中国省域经济增长碳排放尾效的实证结果分析第35-41页
        1. 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分析第35-38页
        2.空间面板模型回归结果分析第38-41页
    (四)不同回归对应的碳排放尾效数值的比较第41-43页
五、结论与建议第43-47页
    (一)研究结论第43-44页
    (二)降低省域碳排放尾效的建议第44-46页
        1.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降低尾效损害第44页
        2.发展区域循环流通经济,加强重点领域合作减排第44-45页
        3.完善现代化能源市场,推进能源价格改革第45页
        4.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优化碳交易机制第45页
        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建立研发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动态平衡机制第45-46页
        6.实施人才福利政策,提高社会有效劳动单位生产率第46页
    (三)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媒体压力、政治关联与环保投资--基于沪深上市重污染企业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二维氮化硼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