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2-25页 |
| 1.1 膜蒸馏技术简介 | 第12-19页 |
| 1.1.1 膜蒸馏原理及分类 | 第12-13页 |
| 1.1.2 膜蒸馏过程的评价指标 | 第13-14页 |
| 1.1.3 发展历史及存在问题 | 第14-16页 |
| 1.1.4 膜组件的种类及特点 | 第16-18页 |
| 1.1.5 膜蒸馏的应用 | 第18-19页 |
| 1.2 膜蒸馏传质强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1.2.1 优化操作条件 | 第19-20页 |
| 1.2.2 膜材料改性及制备 | 第20页 |
| 1.2.3 膜组件结构设计及优化 | 第20-21页 |
| 1.3 污酸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1.3.1 传统处理技术 | 第21页 |
| 1.3.2 新型处理技术 | 第21-23页 |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 2 膜蒸馏过程传质传热及机理分析 | 第25-32页 |
| 2.1 传输过程机理分析 | 第25-28页 |
| 2.1.1 热侧膜表面传输过程 | 第25-26页 |
| 2.1.2 膜孔附近传输过程 | 第26-28页 |
| 2.1.3 冷凝壁及冷却水传输过程 | 第28页 |
| 2.2 传输过程传质传热分析 | 第28-32页 |
| 2.2.1 传质分析 | 第29-30页 |
| 2.2.2 传热分析 | 第30-32页 |
| 3 管式膜蒸馏组件的设计 | 第32-40页 |
| 3.1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 3.1.1 组件的设计及实验方案 | 第32-33页 |
| 3.1.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33-34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 3.2.1 中间气隙层对膜通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2.2 不同冷凝管材质对膜通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2.3 冷凝管表面积对通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3.2.4 膜热侧料液流态对膜蒸馏的影响研究 | 第37-38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4 M-AGMD与DCMD、AGMD浓缩料液对比研究 | 第40-48页 |
| 4.1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 4.1.1 实验方案 | 第40页 |
| 4.1.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40-41页 |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 4.2.1 膜通量的对比研究 | 第41页 |
| 4.2.2 三种膜蒸馏方式浓缩实验对比研究 | 第41-43页 |
| 4.3 膜污染及疏水性分析 | 第43-45页 |
| 4.3.1 膜表面SEM-EDS分析 | 第43-45页 |
| 4.3.2 膜疏水性分析 | 第45页 |
| 4.4 疏水性对膜污染的影响分析 | 第45-4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污酸浓缩处理研究 | 第48-64页 |
| 5.1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 5.1.1 实验设计及方案 | 第48-49页 |
| 5.1.2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 第49页 |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 5.2.1 膜蒸馏过程工艺研究 | 第49-53页 |
| 5.2.2 浓缩过程H~+及SO_4~(2-)的去向分布 | 第53-54页 |
| 5.2.3 膜蒸馏及冷却结晶脱As、F、Cl研究 | 第54-55页 |
| 5.3 产物及膜组件材料分析 | 第55-63页 |
| 5.3.1 产水及浓缩水水质分析 | 第55-56页 |
| 5.3.2 结晶产物形态及成分分析 | 第56-58页 |
| 5.3.3 膜材料表面形貌及性能分析 | 第58-62页 |
| 5.3.4 冷凝管材料表面腐蚀情况分析 | 第62-6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附录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