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8页 |
| CONTENTS | 第8-11页 |
| 摘要 | 第1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9页 |
| 符号说明 | 第19-2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0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传热强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传热强化理论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 ·熵产最小法 | 第23-25页 |
| ·场协同原理 | 第25-26页 |
| ·(?)与(?)耗散 | 第26-27页 |
|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7-30页 |
| 第二章 (?)耗散理论在换热器中的应用 | 第30-49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耗散数 | 第31-37页 |
| ·(?)耗散数和熵产及换热器有效度的比较 | 第33-36页 |
| ·(?)耗散数与改进熵产数的比较 | 第36-37页 |
| ·给定换热负荷和换热面积条件下的(?)耗散最小原则 | 第37-46页 |
| ·(?)耗散均匀分布原则 | 第38-40页 |
| ·三种优化原则的比较 | 第40-44页 |
| ·优化原则应用于不同侧流体的比较 | 第44-46页 |
| ·熵产最小法和(?)耗散最小法的比较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三章 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 第49-85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遗传算法简介 | 第49-50页 |
| ·基于熵产最小法的换热器优化设计 | 第50-72页 |
| ·板翅式换热器 | 第50-62页 |
| ·管壳式换热器 | 第62-66页 |
| ·基于熵产最小法的换热器多目标优化设计 | 第66-72页 |
| ·基于场协同数最大的换热器优化设计 | 第72-78页 |
| ·热负荷固定情况的换热器优化 | 第73-76页 |
| ·换热面积固定情况的换热器优化 | 第76-78页 |
| ·基于(?)耗散理论的换热器优化设计 | 第78-83页 |
| ·(?)耗散率表达式 | 第78-80页 |
| ·基于(?)耗散数最小的换热器优化设计 | 第80-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第四章 传热强化元件传热机理分析 | 第85-127页 |
| ·引言 | 第85页 |
| ·螺旋内肋片的传热强化机理分析 | 第85-97页 |
| ·螺旋内肋片管物理模型 | 第86-87页 |
| ·湍流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87-90页 |
| ·网格独立性检验和模型确认 | 第90-93页 |
| ·模拟结果和讨论 | 第93-97页 |
| ·弯曲通道传热强化机理分析 | 第97-106页 |
| ·弯曲通道的物理模型 | 第99页 |
| ·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 | 第99-100页 |
| ·网格独立性检验和模型确认 | 第100-101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101-106页 |
| ·弯曲通道中流动和传热的热力学分析 | 第106-121页 |
| ·几种弯曲通道物理模型 | 第106-108页 |
| ·模型确认及计算结果 | 第108-112页 |
| ·粘性热对熵产的影响 | 第112-117页 |
| ·随温度变化的粘度对熵产的影响 | 第117-121页 |
| ·熵产均匀性分析 | 第121-125页 |
| ·熵产均匀性量化指标 | 第122页 |
| ·物理模型和采用的数值方法 | 第122-124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124-1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 第五章 余热发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 第127-144页 |
| ·引言 | 第127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7-128页 |
| ·热力学分析 | 第128-132页 |
| ·评价标准 | 第132-134页 |
| ·不考虑废气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标准 | 第132-133页 |
| ·考虑废气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标准 | 第133-134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134-143页 |
| ·不考虑废气对环境影响的结果 | 第135-139页 |
| ·考虑废气对环境影响的结果 | 第139-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4-148页 |
| ·主要结论 | 第144-146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46-147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47-1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8-158页 |
| 致谢 | 第158-15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获得的奖励 | 第159-16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61页 |